第19章 第二十九章 寒山才子
作者:武陵秋      更新:2019-09-02 08:00      字数:3253

据《晋书·地理志》上篇记载,晋泰始二年置平卢郡,统县五,户一万八千。沈府大门正对着平卢郡最繁华阜盛的石鼓路,沈昱一行人从两间漆红就绿的蛮子门里出来,入眼的就是鳞次栉比的四面坡“庑殿顶”建筑群落。

街上人烟攘攘,各色店铺里商品罗列,更有那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落,引人驻足。沈昱先头得了令仪的嘱托,正想着去寻一处卖文房墨宝的店子,却听见沈钧儒道:“到底是边疆重地,风俗人物同魏州迥异。”

沈旭道:“平卢地处边陲,民风算不上开化,只是占了同陈国交壤的便利,往来商贾人士多在此处歇脚,齐货异物倒也过得去。”

沈钧儒审视着眼前的少年,深青色束带深衣,绣精美竹纹,袖垂胡,曳长裾,身姿挺立,对着自己,既不谄媚也不倨傲,一身的气派风度,竟不像是平卢郡出来的寒门公子,倒像是京都里受过大儒教诲的世家子弟。又去看身后的荣、泽二人,沈荣身上衣物倒是极其华贵,待人接物也讲究分寸,绝不会越过了沈旭。可惜,一双市侩眼是怎么也瞒不过素有东宫“小狐狸”之称的自己。至于沈泽,一身粗布常服却能神色自若地处在一群锦衣公子当中,倒也有几分隐士风骨。

最让沈钧儒看不明白的是那个遭丫头叫做“蠢鱼儿”的沈昱,一身玄灰色直裾深衣,衣袂下垂,显示出几分飞扬凌厉之势,续衽钩边更是重点装饰,缠绕多层,又多出几分雅洁大方来。一个完全上不得台面的废物,居然生生让这身衣服给衬出洒脱的味道来。

沈钧儒见沈昱一双三角眼到处乱看,心里更是不屑,加之他向来眼光高,只一会儿便将这平卢郡的风物看厌了,正百无聊赖间,听得沈旭道:“前头有家酒楼,均儒兄要是乏累了,去歇歇脚可好?”

沈钧儒自然欣然应允。一行人又沈旭的带领下向着酒楼出发了。这中间只一个沈昱,心里是百般不愿。他这人心思向来敏锐,那沈钧儒表面瞧着一副热络模样,眼神却最是直白。不过说来也奇怪,他以前最怵这些个高门公子,今日却不知为何,只初见时慌了半响,后头倒自然地很。

沈昱细细去瞧那沈钧儒的做派,只隐隐觉得眼熟,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快速丢开了。心里焦急着令仪的吩咐,等到了酒楼,一行人在雅间中坐定后,他悄悄向着沈旭告了辞,准备独个儿出去。又遭沈钧儒叫住了,道:“看来是均儒讨人嫌了。”

沈昱心里有了怒气,心里想着:“你明明就瞧我不起,却要如此作态,当我好欺负吗?”便也直白地道:“我要去置办些东西,均儒兄吃好喝好。”

沈旭忍住了笑,向沈钧儒道:“我这兄弟,说话历来如此。”他这人最是护短,沈昱纵有千般不是,沈钧儒也不该用那般直白地眼神去鄙视他,就算你是京都沈家的小公子,他也懒得再应付了。

沈钧儒再次审视沈旭和沈昱,这次眼神更直白也更锐利,甚至在不自觉间带出了上位者的威严。席间众人皆是屏气凝息,生怕惹他不快。沈荣心理最弱,额间已有细密的汗珠渗了出来。沈旭却坦然迎着他的目光,一双眼睛既不锐利,也不怯弱。不由暗暗赞叹,好一个儒家君子,不妄动、不徒语、不苟求、不虚行,傲骨铮铮。

沈钧儒又去看沈昱,却见他神态轻松,竟浑不将自己放在心上,心下也暗暗佩服。要知道,就算是在京都,也没几个人能在沈家小公子的审视下做到面色如常的。其实沈钧儒是高估沈昱了,他只是见惯了令仪神态高傲的样子,习以为常罢了。

沈钧儒朗声大笑,端起酒杯向着沈旭、沈昱道:“均儒不虚此行,这杯浑酒,权当沈某赔罪了。”说完,一饮而尽,向着身后道:“墨砚,你去替沈世弟走一趟。”说着,起身拉了沈昱入席。他身后那个一脸高傲神态的小厮不甘愿地走出来,扁着嘴道:“说吧,要买些什么?”

沈昱心里气得不得了,这要是换了半个月前,他非好好骂骂眼前这个眼睛长大脑袋顶上的小厮。但这段时间令仪毕竟向他听讲了许多的为人处世之道,又见连兄长都只能给沈钧儒做陪客,便生生忍下了。从怀里掏出单子并碎银子一同交给墨砚,又隐晦地向着元宝使了个眼色。

元宝立刻道:“奴陪着墨砚公子同去吧。”

墨砚也不反对,就连看都没看元宝一眼,只傲然地站着,等元宝去引路。

沈钧儒冷声道:“墨砚,你逾矩了。”

沈荣和一干其他沈氏子弟皆是笑呵呵地道:“均儒兄言重了。”

墨砚没想到自家公子居然在这样的场合下自己的面子,脸上过不去,却又强撑着不道歉。元宝怕自家公子难做,赶紧引着墨砚出去了。

沈泽见沈旭神色淡淡,便主动去引着话题。沈昱见他们又开始谈论些“道”、“名”、“曲直”之类的话,便懒得留意,只不断地去夹桌上的各色菜肴,倒也是独树一帜的显眼。直到他听到郭泊君这个名字时,才抬起头细细聆听。

沈旭道:“荥阳郭家,也算是读书人的耻辱了。”

沈钧儒不赞同地道:“沈世弟妄言了。传言罢了,不可尽信。”

沈旭愤然道:“陈君昏聩,诛杀功臣,他郭泊君但凡有半分情谊,凭着郭萧两家的关系,又怎么会连寒山才子的后人都不能保全?”

沈昱一脸诧异,要知道,在他的记忆中,沈旭历来都是清冷温润的,如今日这般急言厉语,还是头次见到。别说是他,就连荣、泽等人,也没想到沈旭会对荥阳郭家有这样大的成见。

沈钧儒道:“是可惜了。均儒此生未到过金谷园,不曾听闻寒山先生的半句清论,乃生平一大憾事。不说了,不说了。”他边说边饮下一杯烈酒,脸上现出一片落寞之色。

沈泽也道:“寒山先生忠君忠国,守正恶邪,又不涉朝政,却也落得这般下场,委实值得我辈读书人一哭。”说完竟真的放声大哭起来。

沈旭眼里也有泪,肃然站起来,将一杯酒尽数饮了,恭敬地向着南方行了大礼,高声道:“学生平卢沈旭,遥祭寒山先生。”

沈钧儒、沈泽二人皆肃然行礼。其余人等,本不欲行如此大礼,却又实在说不过去,也只得跟着了。

沈昱一直觉得郭泊君的名字很耳熟,却半天也想不起在哪里听过,这会儿见众人皆是肃穆着行礼,心里虽不解,却也恭敬地弯了腰。

大家行过了礼,都不愿意再提这样沉重的话题,沈钧儒又叫了一壶酒,几人高谈阔论着吃下。沈旭讲了些平卢郡的旧事典故,沈钧儒配合着听着,也随口说一些京都的风物人情,宴饮的氛围才渐渐活络起来。

酒过三巡,沈钧儒提议作赋,荣、泽二人自是极力拥护,尤其是沈荣,早想一展才情,只苦于没有机会,这会儿听得要作赋,早命身旁的小厮自随身携带的箱笼里取出笔墨纸砚等物来,正准备落笔挥毫却遭沈泽拦了,道:“既是作赋,便需拟定个篇目,规定了时间,定下奖惩来才有意思。”

沈钧儒道:“正是,正是。”

沈泽道:“均儒兄远来是客,便由你来定这篇目吧。”

沈钧儒正想推辞,沈旭抢先道:“沈昱不参加这项比赛,不如由他来确定篇目,诸位意下如何?”

沈钧儒朗笑道:“好。沈世弟,出篇目吧。”

沈昱这会儿不得不佩服令仪了。他不会作赋,但令仪却教过他这类游戏的玩法。他还清楚的记得令仪当时的原话“你在滴翠轩吃个酒还将自己吃得那般拘束,以后同大公子出门的时机多得是,这类文人骚客的游戏规章,也需学一些。”

沈旭刚想替他解释何为题目,何为时间,又何为奖惩时便听得沈昱用那似朱玉清脆的声音道:“平卢郡,晋泰始二年置郡,统县五,户一万八千,人烟阜盛,齐货盈市。诸位便以平卢二字为题,限时两柱香。香燃尽后,无论作完与否,皆收其帛绢,交由众人评判。文辞最佳为胜者,文辞最次为败者。其中先作出者,不输不赢。最末者,同为输家。”

这一整套说辞,全是令仪让他背下来的。令仪知道他能力有限,要是让他现场出篇目基本就得露馅,便干脆替他想了几个万能题目,“平卢”便是其中之一。至于最后两句奖惩的意思,也是他问过令仪后才知道的。

所谓“先作出者,不输不赢”,意思便是最先写完的那个人,哪怕评判的时候辞赋最好,也不算他赢,反之就算辞赋最差,也不算输。“最末者,同为输家”的意思,只要是最后写完的人,不论辞赋好坏,一律算输家。

众人见他将规则说得流畅完备,心里渐渐生出几分敬佩来。想着不愧是沈家公子,这才读书认字多久,便有这样的见识了。

沈钧儒却始终觉得这个沈昱身上透着莫名的违和感,既像草包又像个才子,着实让人看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