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姬自然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她年纪虽小,但是很明白人情世事。甄逸在世时,曾经说起有把甄姬许配给袁干的想法,这让小甄姬很是开心,可惜甄逸不久后便过世,她的亲人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各大名门世家,这就不是甄姬所能左右的了。后来秀婉夫人多次前来甄家,以帮助照看甄姬的名义教了她许多东西,甄姬也从秀婉夫人嘴里,知道了袁干和师姐貂蝉四处游历的事情,这让甄姬很是羡慕。
可惜羡慕归羡慕,甄姬在家中也只能无奈的听母亲和兄长们谈论她将来的婚事,目前来看,她嫁到袁家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袁绍和他的几个儿子都对自己非常中意,自己的长辈们也纷纷表示,袁家势大,汉室没落,袁家才是甄家最好的投靠对象。
这些话甄姬已经听了无数遍,早就有些麻木,但是现在见朝思暮想的袁干就在旁边,她又忍不住落泪了,貂蝉只觉得,甄姬是因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被随意交易,心中悲伤,于是在一边好好的哄她。袁干在门外听到甄姬哽咽的哭声,心里也是一片沉痛,但是人家家族的事情,袁干和貂蝉也都不好过问。
甄姬哭了一阵子后,擦了擦眼泪,平复了下情绪后,拉着貂蝉不放,让貂蝉说一些他们两个经历的事情。貂蝉见甄姬感兴趣,便慢慢说起,从两人得到一对宝剑开始,说到试图刺杀张让,说到协助曹操和皇甫嵩大破黄巾,说到在十常侍之乱时袁干的英勇无畏,再说到和何进、董卓等人的明争暗斗等等,不过貂蝉略过了张角大师兄和幕后黑手的相关事情,这些事情还没告知师父,两人不敢随意外泄。甄姬支着头,听得津津有味,当貂蝉说到一些好笑的事情,比如和曹操的互相坑害时,甄姬也是开心的大笑起来。
袁干见两姐妹说说笑笑,也放下了心来,貂蝉和甄姬一直说到当天夜深,两人才依依不舍的分开。甄姬本来打算让貂蝉和袁干住进甄家,但是袁干害怕节外生枝,婉拒了甄姬的提议,这让甄姬撅着嘴不满了好久。第二天,貂蝉单独去陪甄姬了,把袁干凉在了一旁。
“我们姐妹俩有些私事要商量,袁哥你就在冀州城里转转吧。”貂蝉对袁干说道。
“好吧,注意安全。”貂蝉和甄姬是同门姐妹,于公于私袁干都不好掺和。
“放心吧袁哥,我们又不出甄家大门。”说完,貂蝉便沿着老路,去找甄姬了。
现在干嘛呢,袁干顿时感觉心头有些空虚,以前在洛阳,还能找夏侯兄地切磋下武艺,或者找曹操喝酒聊天,现在人生地不熟的,去做些什么呢?袁干想了一会后,自言自语的说道,“干脆我自己先去看看冀州刺史韩馥的态度,不等貂蝉了。”
袁干一路打听,找到了韩馥家中,袁干偷偷摸进去,找到了韩馥的书房,见没人发现,袁干索性就藏在了书房房顶上,韩馥此时正在忙于公务,袁干观察了一会后,干脆躺倒下来,闭目养神。
过了一会后,一名信使送来一叠文书,说道,“这是来自渤海的政令,请刺史大人批准。”
渤海?这个地方听起来有些熟悉啊,袁干仔细想了一会后,猛然想起,这不是袁绍的封地吗,袁绍和董卓闹翻后,董卓为了收买袁家,笼络人心,便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这时韩馥一边翻看着文书,一边做着批语。
“修缮渤海民居及城墙,民居准许,城墙禁止。”韩馥一边说,一边批示,袁干静下心来,仔细的听着韩馥的低语。
“在渤海招募士兵,不准。”
“鼓励农耕,发展商业,提高税收。前两条准许,税收不准提高。”
按照官职,渤海太守本该归冀州刺史所管辖,但是袁干仔细听了听后,发现韩馥对袁绍似乎是非常的忌讳,不准他随意扩大势力,这倒是有些出乎袁干的意料,因为他和曹操都认为袁绍应该是反董的主力军,但是现在他处处受到韩馥的节制,恐怕会很麻烦。
袁干一边思考,一边看着韩馥的动作,韩馥拿起一张文书后,看了好久,没有说任何话,这封文书也是刚才信使送来的,应该也是来自袁绍。韩馥看了许久后,站起身来,背着手在书房内踱来踱去,口中不断的反复叨念着几个名字。
“曹操……董卓……袁绍……”
听到这几个名字后,袁干明白,八成是曹操的诏书送出后,袁绍便为这事前来问询韩馥,韩馥还在迟疑中。看韩馥对袁绍如此的忌讳,恐怕他不会轻易答应联盟反董这件事,到底韩馥和袁绍之间有什么芥蒂,袁干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这事恐怕要费一番功夫了。
要是都像兖州那样齐心该多好,能省了我好多事呢,袁干不由得想起在兖州的情形,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袁干急忙藏起身子,只见两人一同向韩馥书房走来,韩馥见他们来到,露出了欣慰的脸色,让两人在书房内坐下畅谈。
“两位见到曹操分发的诏书没有?”韩馥问道,“可有什么不妥之处,耿武,你先说。”
“曹操的诏书虽然简单,但是字字真理,恐怕天下人大多会为之响应。“那个叫耿武的人说道,“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董卓势力庞大,建立联盟势在必得,所以现在我很担心袁绍这边。”
“闵纯,你觉得呢?”韩馥问另一人。
“我的想法和耿武一致,袁绍借着家族的威名和实力,本就很有名气,加上他曾经公开顶撞董卓,更是让很多人归附于他。如果成立联盟,那么联盟的首领,恐怕非袁绍莫属,这对主公治理冀州大大的不利。”闵纯说道。
“我也正是害怕此事,”韩馥苦着脸说道,“董卓,肯定是要对抗的,袁绍,也肯定是要防着的,现在我们就要找一个两全其美之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