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草原行
作者:晓木新禾      更新:2020-03-09 02:02      字数:6363

晨会。晓鸥脸色严肃。讲完工作,要求大家讨论一下前几天披露的大洋投连险事件。

大家七嘴八舌。

一年存3千,连续存3年,10年就有可能拿到10多万!而且这样的投资基本不存在风险!这世上有这么美好的大馅饼吗?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现实的“低收益率”与宣称的“高回报”南辕北辙。

在投连险风波蔓延全国的时候,居然还在卖,居然还能卖得出去!

假保险让多少农民一辈子的血汗钱毁于一旦!

反思:两次投连险退保潮与保险诚信文化缺失。

投连险的问题,保监会早有警示。专家早就说过,“不该卖投连险的业务员,将投连险卖给了不该买投连险的客户。”“在目前的投资连结险推销过程中,一个是代理人讲不清、一个是投保人问不清,而且认识投资连结保险光看材料是不够的,是否能收益还是看投资市场,就是公司投资理财的经营状况。”

引发危机的表象都是资本市场不景气,而深层次原因,主要还是保险行业的销售误导。

如果保险公司只说好的一面,就容易误导客户,个别保险代理人甚至夸大了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下跌引起的投保人心理恐慌,只是退保的一方面原因。

风波过后,无论监管部门怎样严厉地处罚违规销售投连险的企业和个人,对于那些已经造成重大损失的客户,都是于事无补。

秦晓鸥:

投连险风波详细情况通报已经下发邮箱,大家认真研究一下。

这次的保险业投连险风波,受损失的农民居多。但你能说我们的身边没有这样的事情吗?没有这样的产品吗?我们凭什么要求客户都“问得清”,都像陶女士那样具有风险意识、具有转移风险的能力,还能非常准确迅速地理解保险条款?我再多问一句,如果是这样的话,还要我们这些保险从业人员干什么?干饭吃不完吗?

我们能做的,就是“讲得清”。韩小琪和赵世强一定要在各自的团队反复重申这件事,决不能出现为了一己私利误导客户的情况。最近,在公司对我们进行核查之前,我们自己先对卓越的保单进行自查和抽查。

投连险事件。

丢了颗钉子——第一件退保。

风后是雨。投连险的风险被揭开之后,不等大洋有更多举措,投连险的退保事件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发生了。

西方谚语里说,“丢了颗钉子,坏了只铁蹄,折了匹战马,伤了位骑士,输了场战争,亡了个帝国”。在现代“混沌理论”里还有更经典的说法,“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大西洋上便刮起一阵飓风”。大洋不得不面对的“第一起退保事件”显然便是谚语里的那颗钉子。

这不,赵世强在自己的团队里刚一开口,老于搭茬了。

投连险?咱有啊!而且是投连险刚出的时候买的。

老于是标准的三口之家,有意思的是他就是学保险专业的。

赵世强:哎呦,当时是怎么买的呀?

老于:我丈母娘给我老婆买的。老太太把手里的十几万都投进去了。卖给她的人说这个保险投10000块进去,一年保证100%的收益。2001年的十几万不是小数啊。老太太瞒着我们,等最后给我们惊喜呢。人家说了,肯定没有问题,好多一起遛弯的有老头老太太都买了。人家的宣传页上可是白纸黑字印着。谁知道03年就发现出事了,老太太放进去的本金基本都没了,更别说收益了。她们买过的人一起去保险公司找,才知道保险公司那儿都是人,都是围着要钱的。我们这才知道。在中国,只要老百姓一闹,国家肯定会重视。这不,保险公司说了,可以把这个保险给我们转成一个寿险。

那你转吗?

老太太不转,就拿着。

为啥呀?

就不信拿着就能没有钱。销售的时候白纸黑字写的宣传单。

老于家就这么拿着拿着拿着,你别说,后来还真赚钱了---07年。不过那时候本金已经亏了不少,赚了百分比没赚到性价比。好在07年之后,我当机立断,彻底解决了。

最近,金融特战小组连战连胜,风头大劲。战果辉煌。每个人都都忙着快乐着,期待着酝酿已久的大假。

这一天晨会后,燕云风跟大家汇报工作。

各位父老乡亲们!大家关心的草原游我一直在联系,现在已经有眉目了。跟大家商量一下具体时间安排。现在是草原最好的季节,可以安排三天五天七天游,哪天出发,报上人数。家长和乡亲们定下来,我就落实草原的接待。最好是下周,哪边的人少些,好安排也玩得从容。

好啊好啊,总算等到大假了。大家欢呼。

那就下周吧。越快越好。

说到接待,我咨询了两种方式。一个是住在城市,每天开车出去玩,这样住宿条件比较有保障;另一种就是直接住到草原上,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但不能和大宾馆相比。好处是可以烤全羊,篝火晚会。我有一个客户在那里有一个草场,可以接待我们。

最后,大家决定住在草场,来一次草原7日深度游。结果大家都看着婉如,看的婉如直发楞。

韩:婉如啊,跟大家一起艰苦奋斗一回嘛,正好洗洗你游轮上的豪华气。

燕云风:当然,婉如大美女必须去。婉如要是不去,我们的草都黯然失色。我就只好宣布滚出户外圈了。

燕云风:婉如你说带哪个家属吧,咱可不能脱离群众。

对对,大家都带家属,不带家属的自由组合。呵呵。哈哈。

晓鸥:那大家检查一下手里的单子,如客户在犹豫期退保,保证不会受到影响。

团队草原行:21人,6辆车。七个家庭集体亮相。

齐:母亲儿子老虎,两代人教育孩子的冲突笑点。给孩子下载音乐,拍摄照片。

楚:自己,闺蜜两枚。

燕:夫妻双双一对璧人,爱人是美术编辑。

韩:夫妻女儿带上婆婆,接地气。

赵:一家四口,小妻子两儿子,满意家庭。

魏:带着母亲。

秦:带着母亲。韩小琪这才知道,她敬爱的沈老师原来是晓鸥的母亲,她这才明白为什么卓越主动招聘她。

草原景色。玛尼堆……

草原食品。蒙古酒歌。迎宾仪式。

白天。骑马,望风晒太阳。在草原上跑啊跳啊滚啊。

孩子们的节目。

老人们的喜悦。

篝火晚会。烤全羊。唱歌跳舞。狂欢。讲段子。

这天,赵世强正带着两个儿子在草原上滚来滚去,电话响了。是前妻孔佳华。赵世强没想到这时候接到前妻的电话,心里有些扫兴。他走到远处去接电话。

孔:“你现在方便讲话吗?关于女儿,我有点事跟你商量。”

赵世强:方便,你说。蕙儿好吧?

孔:蕙儿很好,你放心吧。我给你电话,是有这样一件事。我要移民德国,想带着蕙儿。但是法律手续很麻烦。

赵世强:好好地移民做什么?年轻时都放弃了,现在还出去干嘛啊?!

孔:几句话也和你说不清楚,总之我很快要走了。蕙儿要跟随我移民,需要你放弃监护权。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有点突然,不好接受。但是你为蕙儿想想,她跟着我到德国还是最佳选择。以后她也还每年都回来的,会让蕙儿经常与你联系。你别伤心。

赵世强:一定要走吗?为什么不能等几年,等孩子再大些。

孔佳华:因为是个女儿,因为孩子小,我和男友等她长大,已经等了十年。现在他要回国工作,我们要结婚,我同他一起走。他是外交官,我的国籍不能不考虑。这几天你好好想想,方便的话下周我们见面签署一下文件。我知道你伤感,但我还是希望你能成全我,成全蕙儿。我们母女分不开。

赵世强心中五味杂陈。有一丝不舍,有一丝解脱,有一丝惆怅,有一丝忐忑……总之是一团迷雾,说不清。自己会想女儿的。虽然现在几个月才去看女儿一次,但毕竟知道她在同一个城市,同一片天空下。关键是,女儿是和亲妈在一起,只要他亲妈一直不结婚,女儿就不会受委屈。但是,孔佳华现在要移民,还要嫁给外交官,赵世强没有想到。他的心里很乱。

孔佳华在电话对面等着他,听他半天没有声音,“喂?喂?”

赵世强混乱中啊啊两声,面对着孔佳华的询问,鬼使神差地说出一句连自己也没想到的话:“那就没有抚养费了。”说完,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个声音,是自己发出的吗?

对面似乎也没想到,微微静了十几秒。接着,赵世强听到了孔佳华的笑声,那笑声轻轻的,文静温和,节奏舒缓。这笑声赵世强是那么熟悉,那是他们当年恋爱时,孔佳华的笑声!这么多年没再听到,一听之下,赵世强募地跳了起来。

话筒里传来孔佳华舒缓沉静的声音。“谢谢。你这就算答应了。谢谢。你的放手是最好的成全。”

赵世强无语。对方挂掉了电话。

赵世强回头看看玩得正开心的老婆孩子,继续向远处走去。心有些痛。想到当初离开前妻和女儿,想到自己年轻时做的那些事情,此刻,他感到一丝愧疚。毕竟,孔家,尤其是孔佳华,没有任何对不起他的地方。但是,也仅仅是一丝丝而已。

赵世强自己:it男,45岁,凤凰男,北农村人。

前妻孔佳华是军校大学同学,岳父在部队。孔佳华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她跟年轻的继母相处得不冷不热。赵世强的体贴和呵护让孔佳华感受到温暖的安全。但是岳父坚决不同意。毕业时岳父帮女儿分到北京,后来在外企工作。赵世强,计算机理工男,分配到边远地区部队。

孔佳华坚持了五年,最终同赵世强结婚,一直两地分居。生了女儿,岳父才不得不帮助赵世强调入北京机关。当时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企开始动荡,洗牌;社会上最好的职业是金融证券。孔佳华已经进入了一家银行总部分管信贷。两年后安排赵世强转业某大型券商。应该说,这是当时甚至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资源最集中的行业。是三十年经济发展中,财富的近水楼台。二十年后,赵世强才明白岳父的经营,不得不佩服岳父的眼光。

赵世强现在还记得刚到北京时的感受。这个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一家子农民的工科男,这个在漫漫黄沙中工作了四年的人,感到自己被北京的生活淹没了。工作生活待人接物,处处别扭。但是他是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他肯学。两年后,当他转业到证券公司的时候,他已经是个善于交流、会服务领导的技术骨干了。很快,赵世强从技术部门调到领导身边当秘书兼办公室主任。赵世强终于独当一面,他再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求帮助了。任命下达的那一天,他坐在宽厚高大的办公椅上,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孔佳华。

孔佳华,我升职了。我现在是集团北京公司的老总秘书兼办公室主任。

是吗?太好了太好了。祝贺祝贺!看来我爸爸这层关系还有用哈。

孔佳华,你能不这样说话吗?我升职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老板那是欣赏我的才华。

那是当然的,赵工。

想到孔佳华对自己家人的敷衍,生女儿还不在乎婆婆的规矩,也不肯再生男孩,想到孔佳华教育孩子的观念、生活与消费观念处处与自己做对,更加恼火。

孔佳华,我们离婚吧。

什么?你开什么玩笑?高兴疯了吧?

我没开玩笑,说的是真的。我想很久了。我再也不想看别人的脸色了,我要活出我自己。

孔佳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赵世强:我们尽快办手续吧。

孔佳华最终同意离婚,两人悄悄办好手续,女儿归孔佳华。没有告诉父母。房子是银行分给前妻的,就留给了前妻。一年后,赵世强调离北京,到老家所在省份当地区经理,又升了一级。

赵世强衣锦还乡,春风得意,风流自赏,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日到下属营业部碰到一个美女,又追,那女孩没答应。赵世强也没多想,执拗粗野地穷追不舍。没想到女孩是有背景的,直接找到集团高层,要告他强奸。老领导找到孔佳华父亲,家里才知道他们离婚的事。那就对不住了。老领导非常愤怒。才华,这么多年,怎么只有我欣赏他的才华?该怎办怎么办吧。一查,赵世强居然多次与客户有保证金往来。于是,赔偿,单位开除,行业禁入,落魄。一气呵成。赵世强使出浑身解数,赔光了所有的钱,那女孩也不答应和解,一心想送他吃牢饭。这样拖了几个月之后,那女孩突然要出国,这才大赦般放了他。

这一轮富贵烟消云散,赵世强由总挂在嘴上的官身不由己,彻底变成了无事一身轻。纸上财富也灰飞烟灭。从此沉沦。

赵世强彻底变回那个见人不肯说话,出门不肯消费,觉得满世界都是白眼的工科宅神凤凰男。

直到有一天,赵世强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说他的才华正是保险公司最看重的。it,军队出身,做过金融,能掌控全盘。希望他来试试看。赵世强那时候是落水狗,能有个地方去已经很不错了。于是浪子回头,进入晓鸥的卓越团队,在晓鸥的手把手带领下,慢慢起色。

还是想眼前吧。

他感到前妻变了。曾经那个处处想着丈夫、为了孩子委曲求全的孔佳华已经不在了,甚至,那个因为离婚而震惊、而愤怒的孔佳华也已经不在了。现在的她是那么沉着、坚定。即使自己不放弃监护权,也不会改变结果。但是有一点赵世强明白,自己要彻底离开这个女儿了。

赵世强一瞬间有点恍惚。繁花过眼,赵世强承认,孔佳华是对他最好的女人,贡献最大的女人,最不计得失的女人。除了年龄,无论人品相貌,后来者都比不上她的一根手指头。但是,赵世强就是不想和她生活在一起。没有生儿子似乎也没那么重要,年龄老去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但是,无数个似乎让他坚信,自己最重要。自己就是应该追求自由,放飞自我。他赵世强绝不想按部就班地活在规矩里。他从一个山村的砍柴小子,千辛万苦爬到村人仰望的位置,凭什么还要活在规矩里?我才是规矩。

当初,是这个人轻视了自己,还是自己没有能力深入了解她和她的世界?她的情感?如今,到底是孔佳华成长了,还是自己成长了?曾经,赵世强非常笃定。这一刻,他有点含糊。

还是先回到眼前吧。

蕙儿也确实离不开妈妈,而且,即使自己不放弃监护权,自己有可能养育她吗?自己没有权利要求前妻放弃移民,也不可能要求邹艳照顾蕙儿,回头看看,两个儿子正开心地玩着。难道,他们不是最应该开心的吗?他们不是最应该延续赵氏辉煌、继承赵家财产的吗?

谁的孩子谁养。一句话突然在耳边冒了出来。赵世强一愣,下意识地回头,周边并没有什么人。晃了晃头,赵世强这才想起来,这是他爸爸曾经说的一句话。那时候,家里知道他离婚了,知道又有一个女人怀了赵家的女儿,对方一定要生下来。赵世强很苦恼。他爸爸当时说,女人如衣服,生个儿子都不会,你有什么烦恼的。她非要生,谁生的谁养。你这样有出息的,还怕找不到好媳妇。早生二百年,还三宫六院呢。后来,那个女人没有生,拿钱走了。

赵世强虽然有些伤感,但对蕙儿来说,这毕竟是一条不坏的路径。他决定放弃女儿的监护权,就像前妻说的,成全她们吧。对,成全。也许,这是赵世强这一生能够为他们做的最大的贡献了。

“你的放手就是成全。”孔佳华的这句话在他耳边响起,赵世强心中五味杂陈。这话也似乎另有一番滋味。

这边。大草原上,燕云风正在讲故事。

你们知道么?接待我们的这位农场主老范可不简单,他曾经是

某大银行北京分行主管信贷的的副行长。海南地产泡沫破裂,全民倒卖煤炭,股市支持国改,四万亿,他都身在其中,巨笔一挥收贷放贷。风险压力人事关系前门后门生意应酬,他早早的就掉光了头发,失眠,疲惫,焦躁抑郁,他觉得自己快挺不住了。果然没多久就大病了一场。躺在医院里不知能不能出来,望着四壁白墙,不知所措。想着那些客户,那些关系,那支笔,那些钱……想自己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还有多少机会看看蓝天白云,陪亲人清粥小菜?

终于痊愈走出病房的时候,他觉得生命是那么美好,天然就该属于大自然,属于亲人,更属于自己。唯独没工作什么事。事实也是如此。他病倒一个月,那些钱一点也没闲着,照样水一样流过去。单位没一点变化,运转的虎虎生风。他一病倒,那支笔就在别人的手里了。只有老母亲为他着急上火,几乎要了老命。

回去已经没有职位,只能现代岗。左思右想,老范以身体不好为由,申请提前退休。申请得到单位热烈欢迎,老范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人未走茶已凉。他下定决心,抛下牵绊,到内蒙老家租下这块地,当起了农场主,夏季就把老母亲接来一起住。大家看,老范现在晒得黑黑的,像个标准的牧人。身体也好了,头发也长出来了。每天开心的不得了。

大家感叹:真是个有故事的人啊。老范退的真是时候,要不现在的日子更不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