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目光从三人身上扫过,最后又落回了东方亦弓的身上。
“施主,可是要行凶险之事?”
三人闻言,不禁心中一惊,正如那道士所说,东方亦弓正在筹谋的事,乃是夺权的大计,天底下最凶险的事,莫过如此。
东方亦弓不禁对面前这道士高看了几眼。
见众人不说话,那道士却是叹息了一声,用那幡旗的旗杆轻轻的敲了敲地面,捋着胡子道
“且听道人一劝,若时机尚未成熟,切莫急功近利,此役凶险异常,绝非一日之功。”
东方亦弓闻言,只觉得这道人的话云里雾里,听不出什么端倪,却是给人一种十分令人信服的感觉。
刚要开口问问道士怎么回事,却见那道士举着幡旗,径直朝着羽洛走去。
“狐狸,七年前,我们许是见过。”
羽洛听了这话,只觉得背后寒毛根根竖立。
狐狸!这道士称羽洛为狐狸!
他是怎么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的?这件事他甚至都没有跟久爷他们说,刚出妖林的那阵子自己更是将自身隐藏的极好,他几乎可以肯定,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
至于他口中的时间......算来,自从自己化身成人形到现在,正是七年多!
东方亦弓和久爷闻言,更是齐齐将目光聚集到了羽洛身上。
久爷和羽洛认识了有五年,从不知道他还有“狐狸”这个名号。
羽洛被二人这么一看,更觉得浑身不自在了,面色一寒,正欲开口说话,却被那道士抢了先。
“狐狸,我今日,便是来寻你的。”
羽洛闻言,心中一凉。
奔着自己来的?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实力又这么高强,为什么要来找自己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冲着自己的妖核。
不过他表面上却并未表露出什么情绪,一来这里是闹市,他断定这道士不敢直接动手,在者,就算他判断失误,道士一心想取他的性命,那凭他的实力,也没机会逃跑,干脆顺其自然,索性露出一副淡然的模样。
那道士见状,却是爽朗一笑。
“狐狸,我并不想要你身体中东西。”
羽洛闻言,先是愣了一愣,心中满是不可置信,转而一阵大喜,松了一口气。
他自然清楚自己身体里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了,可不就是他的妖核么,令他惊奇的是,这道士竟然不是奔着妖核来找他的,可若是如此......他顿时又有些迷茫了,不是为了妖核?那这道士找到自己,是为了干什么呢?
那道士看着羽洛收敛于眼底的情绪变化,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转而严肃的说道
“狐狸,我要你在一年之内找齐五样东西!”
羽洛听了,却是一头雾水,这道士奇亦奇哉,却是怪也怪哉。
奇在这道士竟是能一眼看穿他的计划,怪在,他总是说一些莫名奇妙的话。从一开始的告诉东方亦弓不要急功近利,到现在的让他集齐五样东西,全都是十分突兀的提出来的,没有理由,也没说结果。
道士也不看羽洛的神情,继续说道
“你不必费神于我为何如此突兀的让你去集齐这五样东西,你只需要照我说的做就可以了。”
羽洛闻言,只能是点了点头,没办法,他不能不照做,这道士知道他的身份,倘若自己不从,万一他到时一怒之下将自己的身份泄露出去,他不想要妖核,但天底下想要妖核的人多了去了,到时候自己可就有麻烦了!
怎么出趟门就能摊上这种事情呢?
羽洛有些郁闷。
东方亦弓和久爷也是听到了道士的话,不过他们却没有羽洛那些顾虑。
“老道,你平白无故要人去帮你找东西,不觉得无礼么?”
说话的乃是久爷。
道士闻言,摇头笑了笑,抬头望向天空,口中喃喃着众人听不懂的话。
“陨星现世,天下将乱.....”
羽洛思忖一阵,开口道:“道士,可否将那五件东西是什么告诉在下一声?我又该怎么找到他们呢?”
那道士闻言,蓦然又闭起了眼睛,一边手中捏算着,一边开口冲着羽洛道
“妖凤血,冰女泪,二十四桥落明月,一方新日生东阙。”
羽洛听着这道士这话,越发觉得奇怪。
若是一句话对应着一件物品,那这分明才四样东西,第五样又该去哪里找呢?
刚要开口说话,却看见那道士扛起幡旗,起身要走。
“道士,你且等等...”
道士却恍若未闻一般,迈着大步,招摇向远处走去。
羽洛见状,赶忙追了上去,却发现,那道士看似大摇大摆,走路时快时慢,可无论自己如何努力追赶,却从未缩小和他之间的距离。
无奈之下,只能颓然停住了脚。
却听得远处道士的声音悠悠传来
“狐狸,你我若是有缘,不久后,相信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羽洛脑子里乱糟糟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莫名其妙的就又多了一项要做的莫名其妙的事情,什么妖凤血,什么冰女泪,这些东西他连听都没听过,更别提那后面的什么二十四桥落明月和落日升东阙了。
此时,东方亦弓和久爷也是围了上来。
“云墨先生,不打算跟我们解释一下么?”
久爷玩味的看着羽洛,说道。
羽洛只好装作没听懂的样子。
“久爷在说什么啊,为何在下竟是听不懂呢,莫不是久爷失了智了?”
久爷闻言,翻了个白眼。
东方亦弓看着二人的互动,并未说话,只是思索着刚才那道士的话。
“......此役凶险异常,非一日之功。”
非一日之功......按照他的筹谋,久爷以当朝公主的身份召集云央阁众人佯攻皇城,可不就是一日的功夫,可听这道士的话,似乎在预示着这个计划,将以失败的结果告终。
与此同时,燕朝朝廷。
一女子头戴凤冠,正坐于朝堂之上,听着座下大臣的议论,只觉得有些头大。
女子正是燕朝的皇帝陛下——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