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以后的第一次过年,老妈买了好多好吃的,平时想吃又吃不着的在过年这一天都能吃到,所以我小时候最喜欢过年,跟大人说一句过年好就会有红包,几块或者几十块,那时候家里平时也只给五毛一块的零花钱,所以过年的压岁钱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有好吃的又有小金库,过年大人们也非常开心,小孩子怎么淘气都没关系,没人会说你,只会说孩子真活泼之类的,吉祥话挂嘴上,笑容挂脸上。
渐渐的,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平时也开始吃了,五毛钱能买的东西如今也翻了一番,零花钱也多了起来,对于春节我们就没有那么大的期盼了,亲人们聚在一起吃吃饭,互相交换红包和礼品,感觉生活质量提高了,笑容质量却下降了,以前赚钱回家都非常高兴,大鱼大肉的庆祝,而今赚多少钱好像都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自己的开心,或许算不上开心,慢慢的,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过年不回家,带着心爱的人一起到处游玩,拍拍照,发发朋友圈,然后数一数多少人给自己点赞,回复一下评论,旅途的乐趣也变了形式。
看春晚,放鞭炮,和家人一起守岁,工作以后,在家的时间更少了,偶尔打个电话回去,也是寥寥几句寒暄,不知道聊些什么才好,问问吃饭没,身体好不好之类,不像别人那样,总是跟妈妈或者爸爸有很多话讲,我的性格却养成了不习惯把心事说给家人听,开心的不开心的都是自己偷着乐偷着哭,不知道如何跟家人聊天,也不觉得自己生病了或是受伤了值得让家人担心,慢慢的离家越来越远,反而容易跟家人说起一些事来。
看到现在的小孩子,对于过年远远没有自己小时候的那种心情。不知是该开心还是难过,开心的是如今成长的环境是那么优越,不用为了衣食温饱操心,不用像我们儿时那样,去帮家里种地,拾花生,做家务等等,前段时间还流行升学三件套:平板,手机,电脑,清一色的苹果。而我直到高中毕业才有的第一部按键手机,工作以后给自己买了一部小米,后来遇到老公换了一部苹果,总之,好多东西都是花费心思得来的,不是说家里条件好的说买就买的。
带着礼物走亲访友,一开始都精心准备,会考虑对方爱吃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家里有没有小孩子,提前包好红包,而等着晚辈来拜年的长辈家里,一大早就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备好瓜子花生和糖,来了以后互相寒暄一番。
而如今的走亲戚完全看的是面子,压岁钱也不再用红包包好,不是现金就是微信支付宝,赤裸裸的“交换”,冲淡了那份年味,那种淳朴无华的节日气息,需要的是心意,而不是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