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赴清凌
作者:鹂桑      更新:2020-05-13 04:25      字数:2222

二十六日黎明,所有报名去清凌的弟子,都在书院公共广场集合,清点人数后就即出发。

这一行一百零七人,书院弟子七十三,教习、夫子、师教、主教等三十四,蓉王十分重视,抽调三千禁卫军,又请调来数名好手随行保护。

“礼、乐、射、御、书、数”是两院弟子都教习的课业,所以这些弟子都会骑马,只有少数人因年龄太小,和确实有不方便之人,选择乘马车。

他们往南行至益丰城外,转头往东走上官道,然后一直前行,直到午时都没做不休息,很多弟子已经累得不行。

有弟子大声喊道:“元教习,清凌到底在哪什么地方?我们还要走多久?”

元芳(元教习)远远地听到后面有人喊他,所以勒马停在路边,等吊在队伍后面这些弟子追上来,大声道:“喊什么喊,往前走就对了,走到了自然就知道!”他看着吊在队伍的这些弟子,吼道:“瞧你们现在这样子,只过半日你们就怂了,以后还怎么上战场,还怎么建功立业!”

受一通骂,并没有激起他们所有人的士气,有弟道:“现在已经中午了,我们需要休息!”立刻有很多弟子附和。

元芳吼道:“都不要吵!你们要想停下来休息,可以!但没有人会等你们,你们露宿荒野,出了任何事情书院都不会付责!所公,是赶路还是停下来休息,你们自己选!该休息的时候,大部队自然会停下!”他见仍有弟子在唉声叹气,又吼道:“就是你们这些人,拖慢了我们行进的速度!”说完扬鞭而去,不再理他们。

吊在队尾都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官宦子弟,受不得半点苦,民间选上来的弟子们,则一直跑在队伍的最前,依然精气神十足,和他们有很大不同。

一行人一天都如此赶路,中途只做短暂地停下来进食和休息,终于在天黑不久,赶到东途官道驿站。

驿站是重要的信息传输、物资运输和行旅休息的机构,由朝'庭直接管理,大蓉官道从京师益丰城出发,每八十里设大型驿站,每四十里设中型驿站,每二十里设小型驿站。

每八十里距离设大型驿站,是因为一匹普通马,正常行进一天大约就是八十里。

书院这一行人马不停蹄,从黎明跑到天黑,才赶到大型驿站,不是因为他们的马跑得慢,而是因为从书院到京师还有三十里。

护卫军立即开始在驿站周围扎营,十几名驿卒来回奔走牵马,驿丞迎上来道:“总算等到你们了,饮食、房间都已备好,草料也已备足。”

李牛闻言点头道:“好!”然后转身,对一行的众人道:“大家一会儿用过饭后,都早点休息,明日卯时,驿站门口集合,准时出发!”

“是!”众人回应道。

驿丞面露为难之色,躬身对李牛道:“主教大人,下官有一事要禀报!”

“嗯,什么事?说吧。”李牛道。

驿丞道:“本驿限于规制,并没有一百多间独立客房,所以,一部人只能住大通铺房间。”

“哦?”李牛一惊,接着道:“有多少独立房间可住?”他这前并没有想道此节,只是提前通过驿使,把他们一行人人数报给了驿站。

驿丞道:“本驿只有三十六间独立客房,有八间大通铺房……”

驿丞还欲再说,李牛打断了他的话,道:“好,知道了,你去备饭食,房间分配之事我来处理。”

“好的,主教大人。”驿丞说完,躬身告退而去。

李牛随即大声对众书院师生道:“大家把手里的事都停一下,我现在有一件事要宣布!”见大家安静下来接着道:“驿站房间不够,所以除女弟子、女教习和女师教外,其他所有人,今晚都只能睡大通铺房!”

所有人经过一天赶路,都身心俱疲,均想好好睡上一觉,闻李牛所言,自然让很多人不乐意,有弟子就大声问道:“刚我也听到驿丞说‘驿站有三十六间客房’,而我们一行人中女子不足二十之数,多出的房间我们为什么不能住?”

李牛道:“你想住是吧?好,马上去学务司彭商管处登记,房间数量有限,你们谁出的学币更多,谁就可以入住客房!”

“书院的学币还能使用?”一胖子立即出声问道。

李牛道:“当然,只要你还没毕业,没有走出书院,就依然有用!”

“到了清凌后,学币还能用?”一名女弟子问道。

李牛道:“当然!在清凌依然流通学币。”

书院从弟子闻言议论起来,有弟子道:

“唉呀,早知道,我昨日就不该在书院把学币都花光。”

“对,对,对,我也花光了。”……

李牛道:“不想住大通铺的,赶紧去登记,别在这里注费时间,半个时辰后全都去休息!”说完转身而去。

大通铺房内环境并不好,虽然已经经过仔细打扫,卧具也经过清洁整,但对于出身京师来的公子哥来说,实在太差不堪使用,所以一些人并没睡好。

没有休息好弟子,第二日全都无精打彩,若仍如第一日一般,一天行进一百余里,他们一定坚持不下来。离京师越远驿站越差,客房也越少,行得几日这些弟子终于熬不住,见到床就睡,也不管脏不脏,是不是大通铺了。

如此过了九日,终于赶到了清凌所在。

……

清凌住于京师以东七原余里的允州,选址于允州城北郊的凌山之上,是一个风'水极佳之地,凌山上鸟语花香、草木丰茂、环境优美,凌山脚下,大蓉第二大江经流而过。

允州这条晋江,源自蓉北的高山,自北向东相一直流经允州,再在涪州汇入陵江,流出大蓉,小船可以从蓉北黎州沿江漂到此处,再进入陵江,离开大蓉。

同时,京师通往东原的官直道也途经允州,所以允州成了是蓉东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这里商旅往来频繁,也因此让允州城内人口数量,比其他小州郡要多上许多。。

书院众人登上凌山,进入清凌山门,入目的景像让大多数人大惊失色,“清凌为何如此破败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