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
从荀攸口中听到这两个字,作为一个三国迷来说再熟悉不过的地名后,刘璋只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耐心的听着荀攸继续阐述下去。
荀攸讲起话来不快不慢,语气中正平和:“曹孟德依托官渡的地利,同袁本初相持,虽是袁本初兵多将广,粮草充裕,但一时间倒也拿不下曹孟德。”
“依攸粗浅的看法,曹军在粮尽之前,袁本初当是难以拿下曹孟德,而曹孟德于许下广兴屯田,积蓄颇丰……不过考虑到中原多事,曹孟德用兵连年,屯田的积蓄大半消耗掉了,所故料来曹孟德一方仓禀能支撑的时间当是不会超过一年。”
“当然,这是比较乐观的估量,可能曹孟德的粮草只能支撑他半载也说不好。”
“嗯。”刘璋颔首,对荀攸给出的预估值表示了肯定的态度,曹操的粮草一直是个大问题,毕竟身处中原,四方多事,又连年兴兵,就算是有天量的粮草也怕是供应不足。
更何况曹操的积蓄除却支撑他征战四方,还需要支撑起许都的小朝廷,天子、百官、诸曹,大汉朝廷一整套领导班子,都是要从曹操手上拿粮拿饷的。
这一点,从曹操整出屯田的政策来也可看出曹操对粮草的急切需求,尤其是屯田的收获为官六民四,近乎把屯田兵当做农奴看待,而到如今战时,能落到屯田兵口中的有几分,只有天知道了。
循着前面的观点,荀攸为之进言道:“是故,以攸之见,我关中可静观数月,等到两方相持日久,士卒疲乏,将校懈怠,粮草积蓄空耗无几的时候,再行大举东出。”
“而东出的目标,当为并州,尤以太原、上党为重,太原居并州之中,四个方向均有屏护,同时又足以应接四方,或攻或守,足可以当之。”
“至于上党,居于高地,下临邺城、河内,其地南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轵关陉控扼我军通往河内的通道,尤为紧要,西有滏口陉、井陉关,经滏口陉,我军可直趋邺城……因而若得上党,河北只在我喉中尔,想要咽下随即都可以。”
治中赵昂抚掌应和道:“荀君所言,堪为至理,这并州之地,表里山河,具备居高临下,突击左右的优势,一旦得之并州,河北、中原之地皆在我军兵锋之下,我军欲攻则攻,欲守则守,袁本初、曹孟德不得御也。”
随着赵昂的附和,堂下众人纷纷出言应之,大半的谋臣都同意荀攸的策略,即是东出方向,以并州为上,先谋求并州,夺得地理上的优势,而后再行他计。
从事姜囧倒是有一二点其他的看法,不过他也是同意荀攸的策略,只是有所补缺:“河北名将高览引军南下,欲略地河南,河南守将曹仁屯于孟津与之相抗,所谓厚此薄彼,孟津之守森严,则函谷(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