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当前
作者:老庄墨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82

(真是对不起,因为最近狂忙,所以更新耽误了几天,而且,因为下一章,寇仲的决定,太不现实,自己知道说不过去,也确实有点心虚不敢贴。所以这一章字数比平时的章节多很多,也算弥补吧。

我考虑过很久,但是,只想到这一个荒唐且白痴的办法,让情节,依照我原来的设定进展下去,让许多的英雄好汉,让不同立场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站到一起,让所有人把手握在一起,让男儿热血,英雄义气,激荡于天地。写出有点儿理想化的故事。也可以让最后少帅军和唐军的一些问题,可以较合理得解决,不会引来太激烈的排斥,所以,我无奈之下,还是用了这个办法。)

众将闻寇仲将跋锋寒所言一一道来,无不义愤填膺,激奋无比。

寇仲扫视众将喝道:“我们身为男儿,投身军中,当以驱逐胡虏保我汉土为职责,岂能坐视突厥狼军践踏我们汉人的土地,夺走我们汉人的财产,杀害我们汉人的兄弟,抢掠我们汉人的女子。”

众将齐声高呼:“不能。”

寇仲目光闪亮,大喝:“李渊不敢护卫我汉人基业,就让我们来,李渊要放突厥人入关肆虐,就让我们给予迎头痛击,把这些突厥人全部赶出我中原大地。”

大部份将领激情难抑,齐声应是。

只有宋爽宋法亮宣永虚行之等几个重将暗暗皱眉。

但不是他们没有护卫汉人以抗异族的勇气和决心,而是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一切说来容易做来太难了。

寇仲竟是要领军深入到唐军境内与突厥作战。洛阳之战,唐军许多重将都动弹不得,而李渊肯定也会下令放寇仲的孤军入境,撞突厥人的刀锋,但是突厥势大,就算尽起中原各路兵马也未必能击败金狼军。更何况只是寇仲这一支人马。就算是寇仲也不能把全部力量用于对抗突厥。少帅国境内所留守的军队不能动,这洛阳城牵制李世民的人马更不能少。寇仲抽调一大半的军力对抗突厥而且大军深入到李唐境内,四面是敌,只是后备补给就是极大的问题。而洛阳城外兵力薄弱,万一困不住李世民这人中之龙,一旦飞龙脱困,到时指挥兵马回攻寇仲,那寇仲更是自陷绝地有死无生了。

寇仲看众将神情也知道他们的疑虑,朗声长笑:“金狼军虽凶猛,但昔日在统万城,我与老跋子陵不过只有三人,也敢力敌颉利的数万大军,如今我有你们这般好兄弟,还惧他突厥何来。我们虽是深入李唐境内。但唐军大部份主力都在洛阳一带,关中唐军又都多被李渊调去守卫长安,边境诸城军力并不强大。何况李渊恨不得我们和突厥拼个两败俱伤,哪里肯先冒头出来打仗,所以不必太过担心。李渊引胡人入关,早已大失人心,我们挥义军救百姓,却是人心所向,就算是李阀将领在私心里也未必不向着我们。”

寇仲语音未落,不少将领已连连点头。

寇仲看向欲言又止的几员重将,一笑又道:“不错,我若就此收兵,退回南方,借长江之隔,倒也不惧他金狼军。可是这样看到强敌就夹着尾巴逃跑岂是我汉族男儿做的事,岂是我寇仲会做的事?我若坐视国家危亡,百姓劫难,纵稳守南方半壁山河,又有什么意义?我们都是血性男儿,盼望在这个乱世有所做为,盼望用我们的双手打出一片天地,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国家。若是连自己的百姓,自己的国土尚不能保护,又有什么脸去争天下。我与李阀争雄,是我们汉人自己的事,无论谁胜谁败,我们国家的事务不需外族来管,更不容他们来伤害我们的子民。就算他突厥狼军势大又如何,难道我们竟要怕他。当日我寇仲是个一无所有的混混,尚且敢与李阀争持,在梁都城中,我与子陵可以用急就章拼起来的杂军,打败宇文化及数万大军。今日,少帅军已是天下间所向无敌的劲旅。难道还怕他颉利不成。”

众将齐声欢呼,在他们心中,少帅寇仲是不败的战神,有他在,就可以战胜最强大的敌人,就可以创造不可能的奇绩。

话已至此,几位大将都不便再说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们也同样是血性男儿,知道如果突厥铁蹄踏入中土会给汉族百姓带来多么可怕的灾难。而寇仲如果能坐视这一切而不救,那就不是他们所尊敬佩服甘愿舍弃一切追随的主帅了。

只是虚行之终究忍不住再问:“少帅大义行之深感,只是这围困洛阳不知交予何人负责呢?”寇仲若走,这边洛阳之围需要一个最有能力最值得信任的人来指挥,否则若让李世民脱困,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即使寇仲人在此地坐镇,手中所有兵马调动自如,也不敢夸口一定能困死李世民。更何况寇仲要引兵离去,围困洛阳的少帅军力量将被大大削弱,兵力空虚,再失去寇仲这样高明的主帅,又有谁还能应付兵法无双的李世民。

寇仲哈哈一笑:“还能有谁,自然是子陵。”说到此处时,自然而然望向徐子陵。

徐子陵目光柔和,望向虚行之:“虚先生以为我能胜任吗?”

寇仲失笑:“子陵你若不能,尚有谁能。天下间谁不知道你是我寇仲最最信任的兄弟,论武功论才智,当世又有几个人可以胜过你。”

没有任何将领可以出言反驳他的话。徐子陵的才智武功天下共知,他与寇仲并肩所做的种种奇事,创下的许多奇迹早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寇仲的哪一桩丰功伟绩不是得了徐子陵的相助才能成功的。而现在寇仲将围困李世民的重任交给徐子陵是最最理所应当的事。除了徐子陵又有谁能有那个自信那份本领去和李世民对恃。

虚行之的眼中却闪过一道复杂的光芒,启唇欲言,但一个字也没有发出来。

寇仲一笑,拉住徐子陵的手面对众将,大喝道:“你们听着,从现在开始,子陵在少帅军中的地位就和我一样。他说的话便如我说的一般,胆敢违背的,皆以军法论罪。”

众将一齐俯首应是。

徐子陵目光深深,低声道:“你放心。”

寇仲嘻笑着揽着他的肩:“一世人,两兄弟。我若连你都不放心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徐子陵默然无言,但双方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事实上象今天的事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徐子陵向来厌恶战场,更敬重李世民。这也是他离开寇仲的主要原因。按理说要他主动接掌战场军权,更与他向来敬重的李世民沙场对敌,绝不留情,更是他绝不会做的事。但是现在他不能不做。寇仲为中原百姓的福祉,甘冒奇险,放弃目前手上的所有优势,在洛阳争夺战处于上风时,引大军去阻截突厥军,他最怕的就是李世民的脱困。就算寇仲再天才,前有金狼铁骑,后有天才的兵法家李世民,在这样的双面夹击下,除死无他。可是寇仲若不去救护百姓,那寇仲就再不是寇仲了。寇仲要挥军北上,就必须有足够的把握困住李世民。而除了他徐子陵,又有谁还有那样的胆色敢以薄弱的军队围困洛阳,又有谁有足够的智谋敢与李世民互相斗法。又有谁能得寇仲的绝对信任,敢将全军安危存亡尽皆交付。为了让中土倍受战火煎熬的百姓不必再受突厥人的**,为了让寇仲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力与突厥人做战。无论徐子陵本意如何厌战,私心如何敬重李世民,都不容他不站出来,尽心歇力,相助寇仲。

寇仲知道徐子陵的心意,心中感受亦是复杂。一来明白徐子陵深深的痛苦,知道违背他的本性去和他敬重的朋友为敌对他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更加感念他对自己的情义。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他与徐子陵终还是站在一条战线上,在为着共同的理念而奋战。可转念一想到其中的艰险,却又倍觉忧心。他以一支孤军深入唐境与金狼军做战,在兵法上来说,不智到了近乎白痴,几乎与送死无异。虽然他对将士们说来意气风发,信心百倍,但深知突厥人骑射之利的他,深深明白这一战的胜算少的可怜。纵然他向来胆大包天,用兵每出奇策,常于最不可能时取得胜利,但仍然知道,此行败多胜少,极可能有死无生,但大义所在,却又不能不去。同样,徐子陵以少量的兵力围洛阳,本身已是至大的冒险,洛阳外围的不少城池尚在唐兵手中,洛阳城内的李世民更是不世人杰。只要稍有差迟,徐子陵也同样难逃败亡的命运。如果徐子陵真的……虽说当国家民族面对危难之时,纵有万千艰险,他们也不能退后半步。但是想到徐子陵的安危,他仍是不由地不心乱。

寇仲心绪正纷乱如麻,耳旁却听到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声音道:“寇仲,让玉致和你并肩杀敌吧。”

寇仲大惊,抬眸,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站着的人是宋玉致,是那个爱好和平,最恶征战,每每因此而气恼自己的女子。

宋玉致含笑道:“我都知道了,突厥人要犯我中原。你竟抛下即将到手的胜利,誓阻金狼军。如此豪情大义,才是我宋玉致真心佩服的英雄好汉。我要和你站在一起,让天下人都知道,宋家军和少帅军是永远一心一意一体的。让天下人知道,我宋家上下也是把国家民族放在心上的人。我宋家支持少帅军,不是为了争权夺利,不是为了本家的荣耀,而是为了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定的国家,一个关爱百姓的君王。当异族铁蹄要践我中土时,我宋家男儿也愿抛头洒血,护我百姓。只要是为国为民大义所至的事情,无论有多少艰险,我宋家军誓与少帅军同生同死共同进退。”

宋爽宋法亮这一干宋家大将,听得本家小姐这一番话,均觉豪气上涌,原本的一点犹疑尽去,一起跪倒大呼:“宋家男儿愿誓死追随少帅,三生杀敌,七世报国,百死无悔。”

如此热血豪情,感染得其他一众将领均一起跪地盟誓。

寇仲眼望宋玉致清亮的明眸,心中涌起深深的感激。他岂会不知道宋玉致如此做为暗含的深意。少帅军是他的本人部队,自然对他维命是从,决无二心。但宋家军是宋缺的人马,追随他打仗,只为了他霸业大成后与宋家的联姻可以确保宋家的地位。眼见洛阳已围,胜利可期,他居然带了大批人马到唐境去和突厥人做战。虽说是为着国家大义,但也对本身的帝业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突厥的凶狠残暴更是天下知名,要宋家军全力投入到这样的战斗中去,宋家将士们一时间心中未必完全认同。可是与突厥人对战,若没有训练精良的宋家军的加入,战胜的可能几乎等于零。宋玉致于此时决然站到他身边,表示宋阀高层毫无保留对寇仲的支持,又以民族大义激励本家儿郎,打消他们疑虑的情绪,确保了整个军队的将帅一心,使寇仲指挥起来可以如臂使指得心应手。

寇仲心头感觉十分奇特复杂。徐子陵是他的生死兄弟,宋玉智是他未来的妻子,两个人都可以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了。他们又都是心地善良爱好和平一向反对他争霸的人。可是现在,却同样毫无保留地支持他,帮助他做战对敌。只为了中原大地安宁,只为了无数百姓的福祉,只为了这是一场毫无私心只为公义的战斗。就是他自己也觉得这样的战斗痛快无比。即使有那么多艰难险阻,即使面对是的几乎不可能战胜的对手,也不能令他有半点沮丧。原来,同样是做战也可以让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原来,为救助别人而战与为自己的私利而战,竟然是如此地不同。

在这一刻,他觉得身体里的血液都热了起来,虎目中闪过慑人光芒,运起真力大喝道:“兄弟们,就让我们一起让突厥狼军不败的神话破灭,让天下人都知道,从今以后,我们汉人的命运只有汉人们自己的可以决定,再也容不得他们这些人再来指手划脚。”

他的语声雄厚高昂传扬在营帐的上空,少帅军营中无数将士齐声应和,声传九霄,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