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座鼓山,未到之前就早有耳闻了,可到了福州月余,才真正有时间考虑一睹鼓山真容。便迫不及待地和一些同学商量登鼓山之事,意料之外却又在意料之中,他们异口同声地欣然接受了。本地的同学还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鼓山是如何如何值得一游,并满脸自豪地一再强调:站在峰顶,俯瞰似练闽江,尽收福州于眼底,遥想苍茫八闽大地,的确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山高人为峰,登高远眺,极目抒怀,会不会有古人那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呢?也许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
天有不测风云,登山时间原定在周未,可到了周五后半夜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连绵秋雨,雨水嘀哒嘀哒地敲打着满地秋叶的地面,也敲打着我的心。一夜无眠,辗转反侧,便早早地起了床,不时的出门看看天,但雨似乎没有停的意思,暗忖:恐怕又要泡汤了。正当空悲嗟之余,同学一条“风雨无阻,一切照常”的短信,又让我重回憧憬与兴奋之中。
乘公交从师大到鼓山需要半小时左右,一下车,牌坊上文雅的诗句便提醒我们:梦寐以求的鼓山正向我们敞开怀抱,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我们在山脚下的小亭集合,决定从最陡峭的一条路登山,因为我们兴致都很高,觉得区区二千米对我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天公作美,我们刚开始登山,雨便逐渐小了,也就省去了雨衣雨伞之烦,毛毛细雨很让登山增加了独特的情趣。顺着依山蜿蜒而上的大青石板台阶,一路向上,刚开始还能健步如飞,谈笑风生,可渐渐便气喘如牛,汗流浃背了。我不停地问着福州本地的同学,离山顶还有多远。一个别致的小亭出现在眼前时,他便说,到了半山腰了。我一听腿便软了,有些力不从心了。心里想:不是说只有二千米吗,我们好像已经爬得差不多了呀,可又不好明问,刚才我还大声喧称是小意思,现在也只能硬撑了。只得提议在此休整一番,赢来一片附和之声,可更让我兴致大减的是:蓦然回首时,鼓山云雾弥漫,远眺除一片苍茫外,别无他物,更别说似练闽江,八闽大地了。正在我暗思登上鼓山的意义是否会大打折扣时,同窗们已催促重新上路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突然发现云雾中的鼓山好美,好美!
鸟声水声缓缓从耳边溜过,如此天簌可是多年不曾有幸耳闻了,似乎进入了仙境;一片清新从鼻尖掠过,好像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道了一声久违,亲切感油然而生;一阵风起,树叶上的水滴便哗啦啦地投向大山的怀抱,摆脱了水滴的纠缠后,树叶便潇洒地随风摇曳着:轻松多了,*呀!已近深秋,却毫无凋敝之感,回首来时路已是白茫茫一片,更分不清天地的界限了。鸟声水声风声一路送我们到峰顶,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峰顶,只是支峰的峰顶,本打算接着向上,但看着高耸入云的主峰,我们都望而却步,又加上饥肠辘辘,便只好作罢,但依旧不肯认输,只是说今日时间有限,下次一定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在峰顶草草吃了一些快餐食品,却突然感觉寒气逼人,原来刚才登山时出汗太多,衣服早已湿透,山上气温又较低,我们都有些打颤了。本地的同学却好象早有准备,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今天我让你们品尝一下真正的福清鱼丸。”于是他便带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走向树林深处,正当我们都在疑惑他要带我们到哪里时,一排店铺却突然出现在我人眼前。这些店铺都是一些小吃店,里面有着各具特色的福州小吃。
没想到山顶还有如此去处。一进门,一阵鱼香便扑面而来,我们匆匆落座,不停地催老板赶紧上鱼丸。因为我们想看看正宗的鱼丸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吵着让本地的同学给我们详细介绍介绍,本地的同学看我们的兴致来了,却又故作高深的说,你们吃了就知道了。鱼丸终于来了,咬上一口,的确滑嫩爽口,刚到嘴便化了。里面的汤更是鲜美无比,有点甜,又有点鲜,令人回味无穷。我们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一碗,当然不能抑制被勾起的食欲。又让老板赶紧再上,老板似乎早有预料,满脸笑容屯端上一碗又一碗。吃完不禁让人感叹南方人的精细,能把鱼肉做成面粉,还让你分不清究竟是鱼肉还是面粉,让你吃了觉得不虚此行,突然觉得也许食物比风景更有魅力,如果能把两者结合起来,那自然更是美不胜收了。
我们从鱼丸中找回了温暖,在山顶逗留了片刻,由于没能遂登高远眺,极目抒怀之愿,聊了聊登山的感受,拍了几张照后,只能遗憾地决定从另一条路下山了。
下山时,云蒸霞蔚,如在海市蜃楼中,到半山腰又有一座稍大的亭子屹立于两山交汇之间,正对闽江。小憩其中,忽然惊喜地发现,由于雨已渐渐停了,风吹淡了云雾,似练闽江,八闽大地果真隐约的尽收眼底了,还是天清气朗时难得一见的朦胧美景。一切都在若隐若现之间,地市的建筑物和群山连成一片;闽江上忙碌着的小火轮,喘着气扯着嗓子喊叫着驶向朦胧;大桥上的车辆慢腾腾的散着步,时不时还会潇洒地吹几声口哨。我们留连在亭中,静静地看着远方,彼此沉默。
转念之间,恍然大悟:其实,生活就像这次雨中登山,不可能事事皆如人所愿,不如意之事大半,但只要你坦然面对,总有云开见日之时。想到此,心也就释然了,脚步也轻快多了,有一种“霓虹曳广带,飘然欲天行”之感,一路飘然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