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
no、207 程怀亮的宴饮风头自打来了太极宫,黄俊明就没想过出风头,李世民是谁?!今天的大主角,自己一个道士被主角围着转是在有些抢风头的嫌疑,再说刚才李世民那一下子,可是让不少人都把目光看到了自己这里,黄俊明隐约能从一些人的眼神中看出一些不解和鄙夷,黄俊明知道,那是自己这将几个小桌拼接起来和弟子以及皇帝共餐一桌引起的。开 心 文 学
其实这本来在黄俊明眼里不是什么大事,可在这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的唐朝。这种行为在那些学究的眼光中可是相当不值得一看的。有如路遇舍田翁一般。弟子和师傅同桌而食已经是大逆不到了,皇帝在进去参合一下,更不用说,那些讲求尊卑有序的老儒们在心里把黄俊明骂成了什么样子。当然李世民他们是不敢骂的,此时此刻又不是在朝堂,怎么做都是黄俊明和李世民的事,他们也管不着,所以只能在心下里鄙夷一番了。
黄俊明也不想这么“备受瞩目”只好将李世民请了开来,自己又重复着欣赏皇宫美食美酒的活动。说实在的,这朝官,黄俊明也不认识几个,认识的那些什么房玄龄、杜如晦、段志玄之类的身边早就聚拢了一大群人。而那些诸如尉迟敬德程咬金之类的老杀才,早就吆经在这年终岁尾,终于被小权贵们学完了,细细算来,也就是三个半月而已,抛开了最早的那些基础知识,这三字经应当算是小孩子们在天仙宫学得最系统的东西了。
在这甘露殿之中,除了尉迟敬德那一帮子杀才,可能对文字不敏感,可其他的那些文臣,起初一听这三句一断文章,便来了兴趣,细听下去,更是越听越有乐趣,就连房玄龄,杜如晦也是听得津津有味。不是他们家的孩子不会背,只是他们不去关注罢了,对于房杜来说,本身自家就是大儒,教授儿子儒学本来就是极其简单的事,在他们看来,小孩子们送去天仙宫学习只是学做人罢了,当然这学习成果,他们也是相当满意的。三字经属于是经典,只是谁怪黄俊明先甩出个道源三字经呢?一听自家孩子说是学了三字经,自然想到了道远三字经上去,而尉迟敬德等武将对自家孩子的学习又是大多持一个不管不顾的态度。这才给了程怀亮出风头的机会。
细听下去,文臣们发现这程怀亮背诵的东西可不一般,朗朗上口不说,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其中内容又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这在儒家学子居多的文臣们看来,绝对是好东西。简单又不缺内涵,短小却内容丰富。虽然说一听就能听出来是蒙学读物,可是细细琢磨一下,比千字文还强上一些。只是程怀亮还没背诵完,不好打断,弄得文臣们一副抓耳挠腮的样子。
“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程怀亮终于背完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猛地一抬头,看到一群老头围在自己身边,目光炯炯的盯着自己,一下子猝不及防竟然吓得后退了一步,弄得有些站不稳身子。
—————————————————————————————
第三章!稍后还有一章!累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