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二十五章 1
作者:李春平      更新:2019-10-11 16:22      字数:5001

党代会结束后,汪书记在楼梯上把脚崴了,踝部肿了起来,走路就不方便了。找医生拔了个火罐,抽出淤血,包扎一下。汪书记没住院,待在家里休养。汪书记家是有保姆的,可偏偏前天保姆的父亲生病了,她要回去照顾父亲。所以汪书记脚伤后,家里就没人照顾了。汪书记嘱咐古长书,受伤这事不能对外讲,有重要事情来家里汇报。古长书知道汪书记的用意何在,如今一些领导病了,就像过年一样,送礼的、看望的一串串地来。生一回病发一回财。那些来者,美其名曰看望,其实就是找个机会送礼拉关系。汪书记就怕这个。古长书说给你安排一个人照顾你吧,不然你一个人在家,端茶递水都不方便。汪书记说,可以的。古长书说,你看顾晓你怎么样?女同志心细,她能做杂活。汪书记就同意了。

古长书回到办公室就把顾晓你叫来了,对顾晓你说:“汪书记脚扭伤了,肿得厉害,你到他家去照顾他一下。这事不要对外讲。”

顾晓你说:“我做些什么?”

古长书说:“就是家务劳动呀,比如喝水,点烟,扶他进进出出什么的,还要我教你?”

顾晓你恍然大悟地说:“是要我去做临时保姆呀。”

古长书严肃起来,说:“你不想去我就派别人去。告诉你,全市十个县,无论我给哪个县委书记打个电话,让他们来侍候汪书记的话,他们都会马上赶来的。”

顾晓你调皮地看着古长书,说,“意思你是照顾我?给我机会?我谢你行了吧?”

古长书说:“需要叮嘱你的是,他家里的事情见到什么做什么,要眼疾手快,就跟保姆一样,而且要做一个优秀的保姆。说实话,这比在办公室写文章轻松。”

顾晓你向他敬个礼,说:“遵命!”

古长书说:“我得送你去,把你亲手交给他。”

古长书当即叫了司机,把他们拉到市委家属院里。他让司机在车里等着,然后送顾晓你往汪书记家去。在快到汪书记家门的时候,顾晓你停下来,悄悄对古长书说:“你是不是在巴结汪书记啊?“古长书站在楼梯上,一脸严肃地对顾晓你说:“你要明白,这既不是讨好他,也不是巴结他,而是我们应当做好并且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你可以设想一下,堂堂一个市委书记,连生病了都没人照顾,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干什么去了?如果你是市委书记你会怎么想?平时,即使我们有个大病小痛的,还希望有人问候一句呢。”顾晓你说:“那我正好跟领导套套近乎。”古长书说:“权力和职位都是一种政治资源。无孔不入地跟领导套近乎,拉关系,是一种无耻行为,让人看不起的。可是,身边有充分的政治资源而不利用,照样是一种愚蠢行为。这中间就是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能过,过犹不及。”说完这话,古长书才把顾晓你送进门,交给汪书记了。

顾晓你是机灵的,她知道古长书在提醒她,甚至在教导她,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这都是接触领导的好机会,如果连这个事情都做不好,那她就真没出息了。汪书记作为领导,为他服务是一项工作;作为长辈,侍候他一下也理所应当。汪书记坐在客厅里看文件,顾晓你问需要做什么,汪书记说现在不需要,你歇歇再说吧。顾晓你就开始收拾房间,把各个角落都擦拭一遍,然后就把卫生间的一堆衣服洗了。汪书记平时很少跟下面的工作人员接触的,对顾晓你没什么深刻印象。因为找他的人太多了,巴结他的人太多了,像顾晓你这种科级干部,如秋天的落叶一样到处都是。从职务上讲,还轮不到顾晓你这种级别的人去巴结他。

即使巴结他的那些县长书记局长部长们,绝大多数在汪书记面前都是唯唯诺诺,点头哈腰的,汪书记见得多了,也习惯了。这顾晓你倒是一副素面朝天的样子,不卑不亢,只管认认真真地干活。汪书记不时抬头看看顾晓你,见她收拾得有板有眼的,心下也高兴,对顾晓你也有了好感。顾晓你把衣服洗好晾好,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走过来,看着汪书记发笑,说:汪书记,我看你身上的衣服也脏了,脱下来我给你洗洗。汪书记说,还能穿几天呢。孩子,你休息一下,看你累得那样。顾晓你说,你胸前有一个小油点,还是洗了吧。汪书记就把衣服脱了,让顾晓你从卧室里面取了一件灰色的夹克给他换上。顾晓你把汪书记换下来的衣服洗了后,又过来给汪书记倒水,清洗烟缸。即使保姆在家时,烟缸从来都没有这样认真清洗过,平时烟灰满就了就倒掉了,可烟灰缸依然是脏的。顾晓你把烟缸清洗得一尘不染冰清玉洁的样子,让汪书记觉得都不好使用了。

看着顾晓你忙忙碌碌的样子,汪书记说:“我女儿可没你勤快。”顾晓你说:“可她比我有出息。”汪书记说:“那可不一定。现在竞争多激烈啊,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有可能找不到职业。”顾晓你觉得好笑,说:“你的女儿也会找不到职业?”汪书记说:“不要以为我是市委书记,她工作上的事我是从来不管的。”顾晓你感觉到汪书记是位严格的父亲。汪书记把文件夹收起来,往桌上一推,就跟顾晓你聊起天来。顾晓你平时怕汪书记,现在亲近了,反而不怕了,觉得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于是很随意地跟他聊起来。

汪书记问她,最喜欢哪样的领导,顾晓你说,我就喜欢那种敢想敢说敢干的领导,所谓敢想,不是说异想天开,光做美梦,而是要凭借聪明才智,富有创造力的敢想,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所谓敢说,是别把想说的话装在肚子里,公开场合说一套,肚子里装一套,这种领导很不真实;所谓敢干,就是要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不墨守成规,敢于去干别人不敢干的事业。还有就是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现在有些老百姓恨当官的,为什么恨,就是因为他们腐败。其实,所谓领导,就是一个使用权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为老百姓办了好事,他们会永远记得你的。汪书记说,那你说说,在你所接触的领导中,有你所钦佩的人吗?顾晓你说,有,贺建军书记,古长书秘书长,还有你,都是老百姓公认的好领导。汪书记慈祥地笑了笑,说,那是因为你的接触面不广,其实还是有不少好同志的。

汪书记的爱人就在这时回来了,手里还拎了一些新鲜蔬菜。看样子像个典型的家庭妇女。一见有个陌生女孩在跟汪书记聊天,她有点暗暗吃惊,一种复杂的表情从脸上瞬间表现出来。汪书记说,这是办公室的小顾,叫顾晓你,古长书派她来专门照顾我的。汪书记爱人这才冲顾晓你点头一笑,友好地说了声你好。接着,她像检查工作似的,先进了卫生间,再到阳台看了看,见家里都收拾得窗明几净,焕然一新,便知道是顾晓你干的了,她堆了一脸的笑,说:“小顾,真是辛苦你了。都是你干的吧?”汪书记赶快补了一句,说:“人家小顾一来就干活,累了一身汗,刚刚歇下来。我说她比我们女儿勤快多了吧。”顾晓你有点不好意思了,说:“这可是我的工作任务。古秘书长交代了的。”汪书记爱人说:“这个古长书,左小莉就说他平时粗心大意,心倒蛮细的嘛!”汪书记爱人走过来,细细地看了看顾晓你,说:“小顾有点像我们闺女嘛。今天就在这里吃饭,我马上就做。”顾晓你见她并不讨厌自己,自然也就不客气了,说:“阿姨,那我也来烧两个菜吧。”顾晓你说着就到厨房帮忙去了。两人忙活着,说话声和冲水声常常被突然响起的刀声剁断。

顾晓你除了侍候汪书记外,还兼顾着给汪书记送达文件的任务。她骑着自行车从市委到汪书记家里,来回跑动。每天汪书记把文件处理完毕,就跟顾晓你聊聊家常,他对顾晓你的经历和家庭背景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可跟一个长辈及领导聊天,顾晓你还是有些不太从容,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四天之后,汪书记脚痛好多了,肿胀也消了,让她别来了,不过还是欢迎她有空儿来玩玩。汪书记爱人很喜欢她的,说:“我要是再有你这样一个闺女,该多好啊。”汪书记说:“那样啊,屋子还不要闹翻天。”

顾晓你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古长书也很高兴。对工作来讲,这是小事,但小事做得是否周到,是否满意,就决定着汪书记是否感到温暖,影响着他对下面工作人员的基本看法。所以,在古长书看来,在上一级领导面前,从来是没有什么小事的,样样都得像对待大事那样严肃认真。如果能把小事做成大事的效果,才能算是高人。汪书记上班那天,还到古长书办公室来坐了一会儿,说顾晓你这孩子不错,他又问她工作能力怎么样,古长书既没有夸大,也没有隐瞒,比较实际地说:“以我的要求,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秘书吧。至于领导怎么看我就不知道了。”汪书记说:“现在女干部少,你要好好培养她。有些时候,就是要让她在工作上挑大梁。”古长书说:“以她的个性,顾晓你更适合在妇联或共青团工作。”汪书记说:“这个以后是可以考虑的。年轻人嘛,就是要把她放到最适宜发挥作用的地方去。”

古长书趁机说了贺建军老婆赵琴调动的事。古长书说:“这话贺书记自己不好讲,我来讲。赵琴希望调到金安中学,继续当老师。”汪书记说:“那你给他办就行了。”古长书说:“不知道教育局和人事局那里会怎样,教育局我从来没打过交道。”汪书记说:“你去办。我想没什么问题。他们不同意我给打个电话。”有汪书记这话,有问题也变得没问题了。

但古长书并没有把汪书记的看法转告顾晓你。从心里讲,他是怕顾晓你知道后得意忘形。好多人表面上成熟而老练,一旦遇到领导赏识的时候就突然变得轻飘飘的了,净做一些政治美梦,这对一个人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古长书见了顾晓你,也不提及汪书记对她的好感,更不想卖这个人情。可古长书自有主张,有些大材料,他有意识地让顾晓你动笔,是要让她多多历练,掌握驾驭大材料的能力。在办公室的秘书当中,不少人的头脑都太复杂了,他们想的不是做好眼下的工作,而是如何八面玲珑,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为今后的升官发财铺平道路。相比之下,顾晓你还算比较单纯的人。如果培养她,也许比培养其他人更有价值。再说,顾晓你跟他这么多年,从大明县团委到现在,两人都是至交,他也没有理由不关心她了。

管着市委大院这么多机关事务,还要具体管理市委办公室,如此繁杂的工作,可对古长书来说确实是太轻松了。一句话下去,就有人层层落实,用不着他再操心了,后面的结果自然有人给他汇报。古长书是个不安分也静不下来的人,当眼下工作做好之后,他琢磨的是工作创新的问题。机关大院的大多数人,都是两点一线地生活和工作着,日子过得刻板而机械,有些人不到年龄就显得苍老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从进机关就开始做政治梦,做当官梦,希望有朝一日时运好转,得道升天。但能当官的不少,真正当了官的人不多,时间一拖,年龄大了,就一心一意往老年混了。也还有一部分人确实没什么野心的,过着安稳的小日子,也不想什么国计民生的大事,在这里认认真真地工作,仅仅只是为了端个铁饭碗,解决温饱之需。这部分人属于机关里真正的良民,他们不会在某件事上兴风作浪,也不会拼命地投机钻营。作为秘书长的古长书,总是带着一种体恤的情怀,希望他们工作一天就快乐一天,不要成天阴着一张脸进出,看上去很累的。

市委大院原来有一大片空白地带,李修明当主任时,曾提议建一个篮球场,但被原来的常务副书记张常忠否决了,说机关就要像个机关的样子,又不是学校,建篮球场干什么?篮球场没建成,就建了几座平房,作为市委办的仓库。看上去平塌塌的,不是那么好看。与高楼相比,也极不谐调。古长书就向常务副书记贺建军请示,把平房拆除建成篮球场,活跃一下机关干部的业余生活。贺建军说他同意,最好再向汪书记请示一下。汪书记说建吧建吧,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搞。

于是,古长书在财政局要了一笔专款,把大院里的平房拆除了,重新对地面进行了处理,建了一个篮球场。旁边还搞了两个凉棚,里面添置了两个乒乓球台,其余的地方全都搞成了草坪,绿油油的。这样一来,市委大楼后面的空地就充分利用起来了,也好看多了。古长书还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了一个会,就如何活跃机关干部文化生活征求大家的意见,他就是要让机关工作的同志忙得开心,干得用心,玩得舒心。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搞一次像样的篮球赛,在市委院内组成了十个队,市委办、组织部、纪委这样的大单位,一个单位出一个队。政策研究室、团市委、******这样的单位,就由两个单位组成一个队。政协大多半是老头子,可他们老当益壮,硬是组成了一个独立的篮球队,上了战场依然意气风发。

机关有活动了,人也活络了,有朝气了,满院子都生动起来。一说比赛大家就欢天喜地的,都怕自己的单位输了,领导有空儿的全都观战去了。那群情激昂的样子,比收看nba还积极。机关原来的沉闷气象也改变了。各部门的干部对古长书好评如潮,没人说他不务正业,而是说,这个人真是个做领导的材料,市委哪年搞过篮球比赛呀,只有他就搞起来了,而且搞得很好,连工作时都更加有干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