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水龙吟一
作者:度迢迢      更新:2020-03-20 21:40      字数:3837

大夷屈居于大岳南端,地形诡谲变换,多山少平地。

夷人以打猎为生,生活贫困,最喜欢在南邑边境抢夺粮食。上一任南邑王昏聩无能,南邑曾被大夷扰得民不聊生,一度打到了岐城。但自从周旷珩到了南邑,励精图治用三年治好了这颗毒瘤,南邑的边防固若金汤,夷人再也抢不到粮食。夷族隐忍多年,直到去年新单于洪阿基继位,年少轻狂的他想做出一番事业让族人拥戴,便设计以重兵把周旷珩抓了去。

洪阿基真的想杀掉周旷珩。

他动手前考虑好了,杀了南邑王,然后趁南邑军大乱攻进南邑,占掉绝城。从此南邑又是大夷的粮仓。此举不可谓不是为国为民,洪阿基颇引以为傲。

不料呼肃辽听了他的想法,病容吓得跟胡子一样白。

“单于,不可啊!你若是杀了南邑王,南邑军不但不会大乱,还会即刻整兵进攻我大夷,到时哀兵必胜,恐怕我大夷会面临灭族之祸啊!”老丞相扑到洪阿基脚下,一副老臣死谏的模样。

老丞相扶植他上位,洪阿基对他很是信任,可是这次他觉得自己干的是颇有种的壮举。他早知老丞相会反对,便趁着他病了动手,就是怕面对如此局面。

洪阿基拉起老丞相,让人把他扶到座上,他沉着脸粗声说:“丞相夸大其词!灭族?他南邑军骁勇善战,我大夷男儿是吃草长大的不成?”

老丞相叹了口气,有些埋怨先单于当初怎么就选了个有勇无谋的儿子继任单于之位。

“单于,这南邑军不可怕。”老头儿说完这句话直想打自己嘴巴,为了哄好这个小单于,他也学着歪曲事实了……他接着说,“可怕的是整个大岳朝,他们占尽天时地利,养出众多的士兵,要是岳人的皇帝发怒了,我大夷兵士虽勇猛无敌,可也抵挡不住他们无耻的人海战术啊!”

洪阿基哼道:“大岳皇帝与南邑王不合,我还是知道的。我杀了他的政敌,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单于说得对,我们杀了南邑王,他们的皇帝定然是高兴的。可是大王不知大岳人之虚伪奸诈,他们嘴上崇尚所谓的忠孝仁义,但一旦有人触及自己的利益,心里就生出最阴暗的想法,可他们不表现出来,表面上仍然装得忠孝仁义。这就是大岳人的可怕也是可笑之处。所以这大岳皇帝纵然高兴了,也会为他的皇叔报仇。”

洪阿基对大岳人的虚伪品行也是有过见识,听丞相如此说,心里就虚了。大岳人多啊,夷人再多,也不能以一敌百啊。洪阿基双手撑着大腿,沉默了良久,最后不甘不愿问:“那你说怎么办?”

老丞相闻言欲哭无泪。单于私自掳了南邑王,大错已然铸成。这周旷珩就不能惹!现在留也不是,放也不是,还是要他来擦屁股。

“单于捉到了南邑王,已经证明了大王的雄韬武略天下第一,不用杀他。但也不能轻易放了他,否则会让大岳小看了我大夷。所以,我们可利用南邑王与大岳谈条件。”

洪阿基听了丞相的话,只连连点头。

“至于谈什么条件,容老臣回去仔细斟酌,明日再给单于答复。”

“好,老丞相一定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来,让我们即使放了南邑王回去也不会吃亏。”

老丞相腹诽:现在知道怕了……

信里最后说的是:老头儿无非要些粮食,至于他能否要到,就看你的本事了。

信中没有留名,除了云月,没有人知道是谁写的。云月说是莨罕的南邑人送来的,邢戊芳等人信了白云,此时也无心计较情报的来源。

“现下该如何?”邢戊芳问。

“有一件事该做了。”云月冷笑道,“送一封文书给洪阿基,就说王爷若有任何伤损,要他夷人灭族。”

“好。”邢戊芳差人办此事,“奉姜。”

“是。”奉姜领了命即刻便去了。

“此时南邑百姓可以知道他们的王爷被夷人捕了。”云月说,“百姓应该与南邑军同仇敌忾,夷人要灭族的流言怎么也得传到莨罕去。”

几个小将一脸正气,显然不懂云月的意思,郑雪城那厮倒是明白得快。

“这个我来办。”郑雪城说完就走,云起跟他一起去了。

“剩下的人,”云月扫了一眼营中等着命令跃跃欲试的将领,吐出两个字,“备战。”

夜半,有斥候来报,王爷已经被带到了莨罕。

两个时辰后,又有探子来报,洪阿基派良医为王爷治伤,将王爷安置于外使驿馆,服侍周到。

探子刚走,云起回了大营,直奔中军大帐而来。

“阿月,你是睡醒了还是没睡过?”云起凝眉问。

“我不困。”云月目光不离面前沙盘,随口回答。

“既然王爷已经无碍,你去睡会儿。”见云月眼下青影浓重,云起语气强硬,不容商量。

“他一日没回到南邑,便始终危在旦夕。”云月揉了揉额头,闭着眼说。

“你如此操劳也没用,听话。”云起急了。

“我睡不着……”云月说,“若是端绮出事,你睡得着?”云月看着云起问。

云起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无话可劝。

“那我陪你。”云起说,走到沙盘前和云月一起看,“在筹划什么?”

“我在想,如何不费粒麦,不损一兵把他救回来。”云月说。

第二日晌午,一队夷军越过衢峡江,踏上南邑。

很快,大夷的国书传到云月手上。随国书来的,还有探子带回的消息。洪阿基亲领两万夷军北上,呼肃辽、苏慷玛同行。王爷在其间。

国书曰:南邑王陷于夷族领地,我王并未为难,反而美食珍馐款待之。贵军欲迎回南邑王,只需新麦五万石作礼。七月一十一未时初于衢峡江镇南桥送回南邑王,望谢礼莫让我王失望。

七月一十一,便是明日。

听奉姜念完国书,营帐里的将领个个怒不可遏,都奋勇而起要带兵踏平大夷抢回王爷。

“白云,是否准备粮食换回王爷?”武将们争论不出个结果,奉姜朗声问云月,压下了其他人的声音。

云月皱着眉,脸色沉静:“粮食要准备,刀兵也要准备。”

“何意?”邢戊芳问。

“我南邑百姓辛苦收获的粮食,怎可拱手送与贼邦。”云月勾唇,微微眯着眼说,“而王爷非救不可。”

午间烈日如火,南邑军绝城大营中军大帐热气蒸腾,帐中十三位大小将领肃容以待,额间汗水聚成小股流到下巴也无人去抹。

云月走到中央沙盘上首,眉头轻蹙。她说话的声音不大,但口气很大,帐中将领无不全心以待。

“五万石新麦,于我南邑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大夷丞相必定相当了解南邑的情况。粮食收集须不紧不慢,于明日午时初收集完毕最佳。”云月说完就有将领领了命即刻去办了。

“派出专门的探子,探明明日前来交换的将领、大臣,士兵人数和构成,越快越好。”

伏虎营大将命身旁副将去办了。

云月垂眸看向面前一丈见方的沙盘,沉吟了片刻。围着沙盘的将领都随着她的目光看去。

半晌后,云月发话了。

“夷军彪悍善战,我们能探知的军情,他们也能探知。要不费粒麦,不损一兵将王爷救回来,我们需要以三倍兵力围住大夷带来的兵马。

“临沧兵力五万,洪阿基定会留守一部分,最多带出三万到四万。我们要带三万到镇南桥,就需要将至少八万兵马神不知鬼不觉调至北岳峡谷。”云月看着大夷北岳峡谷说。说完抬眼扫过营中将士,他们都皱着眉,面面相觑。

北岳峡谷在镇南桥与临沧城之间,距镇南桥约二十里。

“八万大军,光骑兵的马蹄声便能传出三五里地,怎么可能不让夷军察觉便到达北岳峡谷?”有人觉得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帐中多数人的表情也是这个意思。

只有吴缨奉姜看着云月,在期待她说出办法。

“都没有办法?”云月问。

“不可能,即使弃马步行,八万人,队伍可排出十里,听不见也会被看见。”一浓眉细眼大将皱眉说。他是骠骑营大将陆慎。

“或许,伏虎营可以冒险一试。”邢戊芳沉着脸看向云月。

“伏虎营只有五万人。”伏虎营大将皱眉说。

“不行,伏虎、骠骑、飞羽,三军都得去。”云月看着他们,面色平静。

刚有人想问云月怎么想,吴缨见后方一人神色清明,他多了句嘴:“云起,有何想法?”

云起本是来给云月送饭的,刚一送来便来了国书,他还没来得及走,乌泱泱一群将领便涌进了大帐。没人赶他走,他也好奇,就没走。

此时吴缨提到他,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云起。他站在人群最后,神色清明,似乎已经想到了。

众人静默,没人斥责他,都在等他开口。

“回将军。”云起从容不迫,抱拳一礼后说:“末将曾听一位老将说过,探子,是将军的眼睛。”

云起瞥了一眼云月,云月回视他,没什么表情。云起顿了顿接着说,“要让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到达北岳峡谷,不让大夷探子探知我军动向便是。我军可派出精锐潜伏于大夷探子的必经之路,大军动身前无需动作,大军动身后杀掉所有接近大营的探子。

“如此,他们收到的最新消息便是我十万大军在绝城大营里并无调动。想必各位已经想到了,此计关键之处在于时机和速度。兵动之时机,兵动之速度。”

见帐中将领都在认真思索云起的话,云月忍不住勾起了笑。那个老将,可不就是他们的老爹么。

“我与云副将的想法不谋而合。时机我已算好,便是先锋三万大军开到绝城到镇南大桥之间一半之时。奇袭的军队只能步行,速度当然是最快。行军路线很简单,从大营直奔龙图滩,于彼渡江,渡江后直奔北岳峡谷。最为关键的一点。”云月顿了顿说,“未免被探知,行军路线三里之外须提前,全程设伏。”

帐中将领都懵了,这招数确实奇了些,也冒险了些。

云月指着沙盘向众人问,“从大营到龙图滩再到北岳峡谷,八万南邑军急行军需要多久?”

几个副将思索片刻后异口同声回答:“不出两个时辰。”

云月有些惊讶于南邑军行军的速度,她从容道:“很好,那明日便依此计而行。几位将军确定明日大军分配事宜,挑选军中精锐安排设伏事宜,便交由骠骑军来办。”

军令已经下完,帐中十来个将领却无人应答,云月皱眉,冷冷扫了他们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