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瘟疫
作者:微湖君      更新:2020-04-18 19:33      字数:3775

早在开战之出,明军对刘良佐部的喊话就没停止过,可惜大部分时间都被炮声、枪声都掩盖了下去。

所以现在朱慈烺最怀念的东西是大喇叭,不需要多好,只要村里面那种一喊十里外都能听清楚的就行。

攻心的效果只能说是了了,也有人躲入壕沟投降,不过不多,成建制的投降几乎没有。

朱慈烺甚至都怀疑那群人是不是得了斯特格尔蒙综合征,可条件又不成立。

这种症状最基本的条件是受虐者不能得到外界的消息而且还必须认为自己不能逃脱。

“信子,你说咱们把敌人引进来怎么样?”

“纳尼?陛下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诸位将军已经很努力的抵挡了,你要是把敌人引进来,万一……”德川信子放下手中的笔吃惊的说道。

“我仔细想了想,绿营的那些人在这几天的冲锋中死伤巨大,他们的心里压力也应该到了极限。济尔哈朗并不信任他们,不然为何将他们的大营放在集贤关的南面而清军的大营却在集贤关的北面。”

朱慈烺越说越兴奋,“被堵在集贤关与安庆之间,他们想跑都没地方跑。要是咱们给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我想他们一定会抓住。”

德川信子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她觉得这事太异想天开了。

“等等,与其这样不如主动出击。今日的出击也说明在野战上,我方并不是不能与建奴一拼。只要克服恐惧的心理……”

朱慈烺叫来了参谋部的人,把想法说了一下。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虽然他相信最终的胜利会归于自己。

“三昼夜的激战,我们可以发现建奴的攻势正在减弱。那些所谓的八旗也并不是神仙,如此大的伤亡,我不信他们没有畏惧的心理……”

“陛下……”李定国不好意思的说道,“实际上我们正准备反攻……”

“只不过时机还不是太好。”接着李定国决定给这位不会打仗的皇帝科普一下军事常识。

“反攻的理想时机是将进攻之敌牵制在有依托的正面上,态势对我方有利。敌人的战斗力大大降低,攻防双方的实力发生逆转。进攻力量充足而且进攻准备就绪。”

“第一点在白天的时候已经实现了。第二点,双方的实力发生逆转,这点将要实现。第三点,实际上正在准备。所以……”

朱慈烺有点尴尬,一直以来他都是将指挥权交给前线的将领,他从不冒然出主意让他们执行。老蒋的例子就摆在那,朱慈烺可不想重蹈覆辙。

见李定国有些不安,朱慈烺摆摆手道:“我还没那么脆弱,你继续说。”

“敌人的战斗力降低并不是指敌人数量的降低而是指敌人达到进攻顶点之后的这段时间。”

“如何判断进攻顶点是最考验将领的地方。判断失败那么就不可避免的遭到惨败。”

“所谓的进攻顶点是指进攻者因战线扩大,补给线延长、物资匮乏等原因,进攻的能力达到顶点。”

“镶蓝旗主力的出战就说明了清军已经达到了顶点但还未衰落。当然也有可能是济尔哈朗故意为之让我方误判……所以臣以为……还是等战况明朗了再说……”

“也就是说,我认为反攻的时机有可能是济尔哈朗故意引诱我的?”朱慈烺感觉更尴尬了,自己对军事上的无知彻底暴露了。

“不过陛下的放敌入瓮的计划还是可以试试的……”

“你不用安慰我了,你做主吧。”朱慈烺有些意兴阑珊,他决定以后只在战略上发言,战术上再也不说了。

接下来的战斗进入了低谷期,济尔哈朗的攻势平缓了许多。

李定国还是不慌不忙的防守,只要壕沟没有出现危险的地方,他就不会派大规模的兵力出营野战。

东、南两面直接进入了停火期,安庆城的守军全都回去了。

清军的行为确实让明军摸不清头脑,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定国尝试出营佯攻,但都被打了回来。

三日后,朱慈烺才知道杨国威与张琦联手将济尔哈朗的粮道给断了,不过济尔哈朗将两人击退了。

接着济尔哈朗的攻势又猛然凶狠起来,一如最开始的那样。

…………

天气越来越热,战场上原本弥漫的硝烟与泥土味开始夹杂着淡淡的尸臭味,不过谁也没在意。战场上哪会没有尸臭味。

其他人不在乎,朱慈烺可不会不在乎。他将卫生条例提高到最高等级。

不但所有的士兵都得带上每天用酒精浸泡过的口罩,甚至连睡觉也不能摘下来。还叫巡营的军官仔细的检查。一旦查到谁违反规定便有相应的惩罚。

从前线撤回来的士兵必须去湖边用下发的硫磺皂洗干净才能回营,连头发都不能放过。洗澡的时候连衣服也一块洗干净。

以前在湖边的取水点也裁撤,换成了百十口深井,水不够就让水师在长江中取水带回来,然后所有的伤者与病患全被送补给的水师接到后方隔离。

……

这些苛刻的行为被袁继咸、李定国他们认为皇帝是恼怒成羞了,才在其他地方找回颜面。

士兵们虽然有些怨言但没有敢违抗的。因为皇帝比他们还要遵守这些规矩并时不时的参与巡营。

明军有朱慈烺注意防疫,清军可没有人在乎这个。

济尔哈朗根本没在意尸臭的问题,更没有在意瘟疫的问题。清军的人马都是来自北方,他们的惯性思维认为这个季节不会出现瘟疫。

清军里面不是没有南方人,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绿营的人。这些人中意识到可能会爆发瘟疫的又在少数。更何况他们早就不满济尔哈朗逼迫自己用命填埋壕沟,又怎么会好心的提醒满人。

瘟疫先是在前线的清军中开始的,那时谁也没在意,因为春夏交接之际本就是感冒流行的季节。几万人中有百十个病人也很正常。

卫生状况本就不好的清军立即成为病毒的温床,一场瘟疫迅速席卷了整座大营。

等济尔哈朗发现情况不对时已经来不及了。不但人患病就连战马也受到波及。

随着倒下的士兵越来越多,济尔哈朗的隔离策略失效后,他不得不命令清军撤退至桐城。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嗯,我知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还有什么?”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可是,陛下……”

“好了,我的袁阁老。你说的我都明白,可子不是曰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舍不得媳妇逮不住流氓……”

袁继咸满脸黑线,“陛下言出法随,你不能拿圣人开玩笑……”

“好了,好了。你怎么和刘宗周一样了,开个玩笑都不行。”

“那是圣人……”

“朕还是圣君呢。我说说就不行了吗?我还以为你不像那些老夫子一样呢。没想到啊,没想到……”

“呃…,陛下,臣不是迂腐。你这样说会引起……”

“会引起读书人的不满是吧。我说袁阁老……”朱慈烺把双手放在袁继咸的肩膀上深情的对他说,“皇子还很年幼,他两个叔叔对皇位虎视眈眈。朕一去……大明的未来就靠你了。珍重……”

袁继咸双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

朱慈烺哈哈一笑就出了帐篷,“袁阁老,跟你开个玩笑,你别介意。过会我就回来。”

袁继咸看着朱慈烺远去的身影无奈的摇摇头。

“袁阁老,末将以为陛下说的对,富贵险中求。陛下只要一露面,然后安抚几句。那群人必定会成为大明的死忠。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刀山火海他们都敢下。”

“老夫不在乎那几万人,只在乎陛下的安危!大明不缺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只缺一位明君。那是瘟疫!瘟疫!要是陛下出现一点差池,你、我就是大明的罪人!”

袁继咸跳着脚几乎将口水喷在李定国的脸上。

李定国用袖子抹抹脸说道:“陛下有了万全的准备……”

“这世上没有什么准备是万全的!……”

“阁老,末将知错了。”李定国不准备和他发生争执,没意义。皇帝都走了,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

朱慈烺在被济尔哈朗抛弃的绿营大营远处就下了马,他能全副武装,马不行。

“刘先生,情况怎么样?”朱慈烺虚扶起随军的军医主官。

“陛下,情况很严重。伤兵和病患混合在一起而且环境极其恶劣。幸亏不是梅雨季节,不然……”

“带我去看看。”

“陛下不可……”

朱慈烺没等他说完就径直走入大营,他根本就不可能获得这些人的允许。

情况岂止恶劣,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帐篷破破烂烂,粪便到处都是,整座大营弥漫着腐臭的气息。很多人麻木的坐在帐篷外面,就算那么多人闯进来都没有人多看一眼。

朱慈烺都能嗅到空气中浓浓的绝望。

“这座大营的负责人找到了吗?”

“回陛下,没找到。我们也刚刚到。”

“谁是负责这里的官员?”朱慈烺大声喊了三遍。

没有任何一个人回应,也就前面几个帐篷里的人抬头看了一眼。

片刻后,亲卫们可能怕皇帝尴尬也跟着喊了起来。可还是没有一个人回应。所有的人还是该干嘛干嘛。

“朕是大明皇帝朱慈烺,叫负责这里的官员来见朕。”

这句话终于引起了轰动,前面听到这句话的人全都围了过来。

没一会人群被分开有一个将领模样的人被人搀扶着走了出来。

“你真是皇帝?”那人疑惑的问向朱慈烺。

朱慈烺阻止了亲卫,他笑着说道:“你觉得谁会在一群大明军人面前冒充皇帝?”

说着朱慈烺解开罩在外面的白布露出里面黄色的龙袍。

哄一声,所有的人都跪下行礼,那人满脸眼泪哽咽着说道:“真是陛下……罪臣……”

“收起你那廉价的眼泪。你们冲击朕的防线的时候可不是哭着冲的。你是这座大营的主将?”

“罪臣罪该万死。罪臣是淮北军副指挥使蒋彪。”

“你还能站起来走路吗?”

“罪臣能。”

“朕命令你将所有人转移到前方的空地上,准许你们带上银钱,其他的东西一样不能带。衣物会有人给你们准备的。”

蒋彪不解的看着朱慈烺,但还是应了一声“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