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
(该段大意是说,
有棵杜梨啊孤零零,可是枝繁叶青青。一人独行啊苦伶仃。
难道路上啊无人行?只因不如兄弟亲。
唉呀行人们且稍停,为何与我不亲近?
我没有兄弟可依凭,为何对我不照应?……)
一曲《诗经.唐风.杕杜》,唱得如怨如泣,哀怜伤悲。歌声未落,屋内一老一少两名女子已泪如泉涌,无语凝咽。
次日,新安城中。
随着各路追赶董卓的关东联军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地纷纷败回,城中的百姓也开始了各自的行程安排。
此次关中劫难,远小历史中的结果不止十倍。因为数百万洛阳地区的百姓,仅有近二十万左右,被董兵驱赶过谷水,迁往长安,大部分人因得益于以唐荣为首的联军行动迅速,被救了下来,为洛阳留下根基,也留下了人气。
而迁徙途中的死亡人数,因救护及时,也仅是在头几日中,死亡了三四万人,虽然仍不算少,但对比原来历史中沿途死亡数十万的惨剧,可谓天差地远。
只是虽然人保住了,但在财物的损失方面,依旧是相当巨大。董卓在迁都之前,下令掘开帝陵及公卿墓,再对洛阳百姓之家以各种名义大肆搜刮,最后将房屋付之一炬,加之沿途董兵穷凶恶极的抢掠,所以关中留下的百姓越多,对关东的联军越是麻烦,因为,没有钱了,没有粮了,也没有屋住了。
于是,洛阳地区的居民相当一部分还是选择了迁徙,一路乞讨着,艰难地向着其它可能较为富裕的州郡行进,或南下荆州,或北渡并州,但更多的却是久闻徐州安稳富庶,纷纷转道向东(历史上百余万关中难民也确实是选择来到徐州)。
尽管难民们仍然过着流离的生活,但始终来说,这次讨伐董卓仍然算是成功的,因为,必竟保住了关中的数百万人民,只要人活着,就能创造世界。
而当日在新安城中义正严词鼓励百姓的奇女子任红昌,在协助东郡兵两天守城之后,此刻也与关中百万难民一样,面临着迁徙的选择,只是却更多了一份与主母全家离别的悲伤,在主母最后要求为其献上一曲时,自是选了这首自怜孤苦的《杕杜》,惹得堂上众人纷纷落泪。
任红昌歌声方罢,便跪在一位老妇人膝下,“主母,红昌本一孤女,若非主人当日收留救助,早已身死沟渠之中,成了一堆亡骨。主人这几年来又请人传授各种技艺,当时奴婢便视二老如父母,下决心要好好服侍主人主母一生一世,但主母为何现在又不要我了,让我从此又如当年一般,孤孤伶伶,只影一人。”
“唉,红儿,你生性乖巧善良,我与你家大人早视你有如女儿,又岂肯甘心与你分离?只是你家司徒大人如今还在董卓处,我总不能置其于不顾,何况你家大人今年也已五十有五,所谓恩爱夫妻白头老,他偌大一把年纪,身边岂能没有了我照料?所以我必须回长安。
但是你却不能,只因昨日你在街头呼唤众人抗董,这一日间,已被太多人看入眼中,老身虽对你的义行极为赞赏,但你怕是不便与我等同回,以免他日被人识出,于你我及你家大人,都是不利。
你我虽为主仆,但司徒与我历来均视你如亲女,这里有些钱两衣物,你便随身带了,随赵将军去唐大人的东郡吧,我听说逃出洛阳的皇帝刘协也在那里,唐大人在东郡为官年来,协助桥太守治理得民风淳朴,天下好评如潮,料来你去那里居住也不会有何不妥。
何况我见赵将军对你也颇为推许,两次三番来加以照料,想来随他回去后,也会对你多有照料。你便与大军同去东郡吧,如果有朝一日,关东联军能再败董卓,收复长安,你我那时便可再会了。”
一旁的赵云闻言也拱拱手道:“任姑娘,你放心吧,我三妹性格与你倒有几分投契,你去到,一定会与她一见如故,加上我二哥府上,女子也是不少,你必然不会感觉孤独。另外我赵云也不是那健忘凉薄之人,你日后有何需要帮忙的,支会一声,赵某一定鼎力相助。”
王老夫人一听,欣慰地点点头:“得赵将军此言,我就放心了,只是,我还有一事相托将军。”
“请王老夫人直言,小子洗耳敬听。”
王老夫人拉起地上跪着的任红昌,“红儿,你今年已经十八,早该是个嫁人的年纪了,本来去年便应将你许配一户人家,只是遭逢京中何进之乱,便拖了下来。你这一去,我最担心的便是你的终身大事了——”
随即转望向赵云,“以老身多年的眼光,也看得出赵将军是个正人义士,所以我想托赵将军,如果将军知道有什么好的人家,就请你代为媒妁,以红儿的年青貌美,贤良敏德,未尝不能觅得一个佳婿,只是她太过美貌,所谓天妒红颜,也可能是一件隐忧,唉,老身又有一分为其担心啊。”
此言一出,说得任红昌娇羞无语,脸颊也立刻如一块晶莹润透的红玉般亮了起来,看得众人一阵心乱。
“哈哈……好了,我这也要随众人上路了,只希望如能再见你时,你已是快快乐乐,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来,收起你的眼泪,展现你天下无双的笑靥,再为我唱上一曲欢快的,把你的美丽尽情释发出来,让老身在你的美丽中快乐的回到长安。对了,你平日不是最爱唱那首‘罗敷‘吗?就是这首吧。”
任红昌再次跪倒,向着老夫人拜上三拜,站起身,眼中含着无尽的真情,深深将老夫人的容貌映入脑海之中,随即收去那满脸的相思离愁,轻舒云袖,婉弄莺喉,展露出那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的甜美笑容,将自己一身最美的一刻,尽情奉献给眼前即将离别的、养育自己多年的亲人——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歌声如珠落玉盘,如黄莺春啼,引得行人都纷纷驻步倾听,只觉心儿如春野的新蜜般的甜腻,如小羊的绒毛样的柔软,在这悲伤的离别中、料峭的春寒中,却平添了一丝温馨醉人的暖流,连赵云也不禁陶然沉醉。
车辚辚,马萧萧,老夫人的队伍在歌声中终于远去,隐入洪尘中再也不见,但任红昌仍在面如桃花般笑着,轻舞浅唱,只是两眼中的泪水,已如那雨中的瀑布,飞坠而下,将晶莹的泪珠洒遍了这离别的地方。
歌声随风快乐地飘荡,美丽的女子,是在快乐吗?美丽的女子,未尝不是一种苦难。
上天有时倒是公平的,太美的女子,占尽了容颜的出众,便总会有在其它方面的悲哀,正如王老夫人刚才所说,“天妒红颜”。
歌声拨入云霄,随着云儿的飘荡,跨过群山,淌过小溪,来到洛阳的黄河渡口,来到另一个同样满腹诗书才华,清美动人,但却是堪为悲怜的女子即将到来的地方——
南匈奴单于于扶罗端正地坐在那匹黑色大马上,望着滚滚黄河,将思绪投入到两年前的那一场惊变。
啊,都是中平四年领灵帝旨征张纯张举时惹的祸,当时部落中人见汉室已微,不愿再相依附,又害怕乌恒的强盛,以及征剿时日绵长,无休无止,所以在次年中平五年,便由右部落休屠各胡等人杀了自己父亲者遂畔反叛,不久就拥立老奸巨滑的须卜骨都侯篡位,还好自己当时在外,未有一起遭难,自己便以原右贤王身份自立为单于。
从此势单力孤的自己便流落在这汉境的并州,多次向那个白痴灵帝诉讼,其却毫不理会!狗汉人,当初要我出兵时信誓旦旦互为兄弟,如今一见我势力大失,便翻脸不认,而也因自己素来亲汉,所以后来即使放下架子、多次请求宁可放弃单于之位,返回南匈奴,也不为族人接受,至今流浪在外两年了,却有家不能回。
枉我当年为你汉人费尽心机,当你们利用完我之后,如今见我失势,便一脚踢开,好,你不仁,则别怪我不义,自己愤恨之下,便从此与汉室为敌。于是从去年灵帝与何进死后,便开始在这并州及司隶抢劫为生,唉,谁知被董卓和丁原带兵连番大败,加上并州人自组义兵,这两年,领着几千骑,加上合作的白波军,在并州损兵折将,终无所获,生活过得可谓极其艰难。
不知这一次董卓迁都,趁着其无暇理会我等,能否大大地抢掠一番,有一个好的开春?
…………一阵匈奴男儿特有的喧嚣笑闹声音由远传来,自己的族人终于胜利凯旋!于扶罗望着满载而归的士兵,听着骑队中一阵阵年轻女人们的清脆悲鸣,终于由衷地绽放出了两年以来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