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代表清晰易读。我曾看过一位朋友的简历,满满当当写了两页。他把工作内容写得相当具体,总共换过3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用了一段很具体文字加以说明,但每份工作内容总结的都不太让人容易理解,比如第一份工作总结了一段文字,近100多字,讲的是从学习到熟悉,最后再到熟练操作会计工作的过程,却丝毫没有总结主要的工作职责和内容,而且重点不突出,每份工作的内容在简历里都描述的差不多。看的时候感觉只有两个字――“复杂”,像一篇记叙文,丝毫不能吸引我继续读下去。显然,这样的简历是份不成功的简历,就像卖东西,如果你不能引起对方了解你产品的兴趣,又怎能有机会将产品推销出去呢?求职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HR刚刚读到简历就失去了兴趣,那即使本人再怎么出色,也都将沉入大海。简历是一个人面向企业的窗口,因此,精心准备一份简历能够给自己的求职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写出一份像说明文的简历,清晰的思路非常重要,尤其要将每份工作的职责和内容用1、2、3点的方式罗列和描述,除了最近的工作经历或与应聘职位相关的工作经历需要概括3-5条具体工作内容,其他之前或者不是特别相关的工作经历最多罗列3条就已经足够了。这样说并不是要将简历做的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简历也同样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我见过非常简单的简历,一位曾经做过出纳的朋友,在他的简历里,他只罗列了两条工作内容:1、付款报销;2、银行结款。很显然这样太过于简单,反而不容易让读者读懂和理解。因为有点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出纳工作就本质而言就是这两条,但各家公司由于业务性质的不同,具体的操作都会不同,所以在清晰的基础上,相对具体一点也是有必要的。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企业在登记招聘广告时好比在淘宝网上发布一个求购笔记本电脑的信息,往往需要把要求和标准写得很清晰,主要是要求一个不小于12寸的液晶屏,迅驰芯片,而且至少是国产知名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而投简历的人好比是网上的众多推销者之一,总是希望尽可能将自己产品的卖点描述向买方的要求靠拢,不然就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而且千方百计地证明该产品比其他任何品牌的产品更加适合消费者。简历也一样,我们不仅要突出自己的优点和强项,更重要的是突出自己针对招聘职位的优势和特点。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忽略了这一点。很多简历的制作是大众型的,没有个性和针对性,只要是好的都写上,有经验的HR一看就知道他是四处投递,普遍撒网。
所以,我建议求职者写简历的时候,在“简洁明了”的基础上,更要突出与招聘职位要求相符合的优势和强项。比如,招聘方要求招一个办公室助理,岗位职责是负责档案管理和资料翻译,要求商科、管理或者英语相关专业毕业,英文水平要求至少是六级。那么求职者就应该在简历上,首先突出曾经在档案管理和资料翻译方面的工作经历;然后强调语言方面的能力,最好是有相关证书,或是更高于要求的水平,如专业八级;另外,还要强调与岗位相符合的所学的专业,对其他不相关的工作经历和能力则可以淡化或不提。
说到这里,就想起很多朋友曾问,本人的工作经历、专业、技能都与应聘岗位并不匹配,应该如何规避在这方面的劣势?
我的建议是,首先得考虑这份工作是否是你所真正期望得到的。如果是,那就必须面对一个不幸的事实,这样的情况下,胜出的机会不大。但是,这并不代表完全丧失了机会,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给自己争取到一些机会得。方法还是只有一个,就是将自己与应聘职位相匹配的特点、经历甚至爱好在简历中合理的展示。同样是上面提到的办公室助理的职位,如果你是学习数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英语能力刚刚符合要求。你完全可以在学习经历中强调一下,你学习过与档案管理方面的课程,也可以描述一下除了六级证书之外,自己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日常的英语沟通能力,还可以强调与办公室助理稍稍相关的实习经历,最后再突出自己的个性,办事能力强以及条理性等。
总结一下,简历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经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用精炼的文字表述出来。好的简历可以让阅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方便地获取最有用的信息。内容排版清晰、段落分明的简历容易给招聘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当然,内容符合职位要求的简历最容易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