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作践的日子1
作者:鄢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45

第五章作践的日子

1

吉开和吴日旦发生矛盾后,吴日旦就和班内另外一个叫刘庆华的同学纠结在一起。

刘庆华也是其中的一位难兄难弟,他来自与梅山相邻的涟水市城郊。在那个城乡差别极大的年代里,按理说,刘庆华的情况应该说是不会很差的,但不幸的家庭决定了他人生的不幸。他母亲早逝,父亲是一个不大务正业的酒鬼,天天有钱就往女人身上撒,有酒就醉醺醺的在社会上混,懒得有时间来管这个儿子。刘庆华从小就自强自立,但一个十几岁的小孩,还要上课读书,又怎么能养家糊口呢?于是他很早就拜到了梁山好汉鼓上蚤时迁祖师爷的门下,跟着别人偷鸡摸狗,顺手牵羊,尤其练得一手偷自行车的好本事。一辆下了锁的自行车,他三五分钟就可把自行车骑走,选定、开锁、推车、骑走,不出多少声响,一气呵成。

刘庆华很聪明,他虽然有不良习气,耽误了一些学习时间,但也是为生活所迫,并不影响他的学习,相反在这种不幸处境下,他求学的动力更大。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向较好,加上城市教学水平比农村要强好多倍,因此在当年高考中他很幸运地上了专科分数线,被LD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录取。尽管刚刚压线,但也是堂堂的公费生,而仅仅三五分之差,吉开和吴日旦就只能读收费,这就是命,这就是现实的残酷!说到命运,其实刘庆华的命也是过苦的,尽管他是公费生,基本上不要交多少学杂费,每个月国家还有一定的生活补贴,(开始入学时是80多元一月,由于这几年物价猛涨,后来生活补贴也增加到120元一月。)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也得为生活费用而奔波,而费周折,况且他还下雄心正在考研,这也加大了他生活的开支。

吴日旦尽管暑假通过办补习班赚了点钱,但也不多,生活费、必要的开支、巨额的学费压着他,他不得不重觅找钱的门路。他与刘庆华在一起,主要是乘着月色偷自行车。他们的“工作地点”一般选择在离学校较远的钢厂、桑树街等地,这些地方人口多,上班族多,自行车也较多,车子的质量也比较好,卖得起价钱。另外,没有熟人看见,危险系数小。

恋人们爱夜的静谧,思想家爱夜的幽深,阴谋家爱夜的宁静,盗窃者爱夜的黑暗。吴日旦和刘庆华的“工作”就是在夜幕的掩护下完成的。

从傍晚时分起,他俩就在选定的小区楼房边转悠,目标瞄准那些位置摆放较好的单车,主要是指那些光线阴暗,一般鲜有人走动,难以觉察到作案行为的地方,再到晚上动手。在深黛的夜色下,稀微的灯光照耀着,开始由吴日旦放哨,刘庆华动手,简简单单就使用一把螺丝启子(或叫螺丝刀),先掀开锁的一处铁皮,再用启子往锁心的弹簧处用力一拨,锁“哗啦”一下就自动打开了,往往三五分钟就能把单车解决。然后一人骑一人搭,扬长而去。再换一个地方转悠,故伎重演,再干上一辆,等到一人有了一辆,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学校,再用自己准备好的锁具把单车锁在教学楼或教职工宿舍的楼梯下。

第二天下午,二人才把单车骑到与作案地方相反的街上卖掉。样式新一点的可卖70—80元,差一点也能卖50-60元,再差一点就直接送到废品店,最少也能卖20-40元一辆。当然,这相对一辆新买的自行车要二三百元来说,是绝对廉价得让人心痛的,但这时对吴日旦他们来说,已经管不得这么多了。干一辆单车也就能解决一个星期的生活费,这是最实惠最直接的,什么高尚品格,什么崇高思想,都见鬼去吧。“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人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情况下,打抢偷盗,走私贩毒,甚至连身子连灵魂都有人要卖,还管得了这么多吗?吴日旦刘庆华他们就这样安慰着自己。

这大概就是人们所常说的“贫困无廉耻,饥寒起盗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