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日旦的堕落1
作者:鄢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17

第六章日旦的堕落

1

又好不容易地捱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离大二期末不远的时候,学校清查学杂费进入了尾声,追讨的语气就越来越严厉,据说还不交清学杂费的学生,学校将直接清退回家。这正是吉开和日旦一直担忧的,也在预料之中,现在终于来了,并且这么严厉。

吉开急了,开学时家里给的1800元存在银行里,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不管怎样省吃俭用,帐户里也只剩下1500元。这犹如在沙漠中的一坛死水,当没有多少活水注入时,最终只见其少,不见其增的。换句话说,在这个学年的二个学期共10个月里,他只花了家里的300元钱,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夹杂不光彩的行径,最起码算来也赚了3000元以上。就按当时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价格计算,为别人打工,除包吃外,一天工价25元,也是一个青壮劳动力4个月120天的纯收入啊。这已是他能力的极限!毕竟一个学生娃子,在没有任何外力帮助下,就凭一种毅力,靠的是自己苦苦拼搏,利用的只是课余时间,就挣了这不菲的钱,这已经应该相当不错了。

可是他需要的钱太多,世态炎凉,自己该借的地方都借了,也只借得200来元钱,还差几百元,另外还要几百块的生活费。他也想再次向同学马娟借,但想到了前面发生的隔阂,又认为别人也只是一个学生,家长也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怎么会经常把钱借给你呢?几次准备开口后,最终难以启齿而放弃了。

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吉开只好写信回家告急。吉开爹妈也急得团团转,差不多是老泪纵横了,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一年的花生一颗都没有吃,只留下花生种子,但农产品的价格实在太便宜了,总共就只卖了二百多元钱;黄豆也卖了,绿豆也卖了,就更少,才一百多元钱。还是凑的数量不够。没办法,只好狠下心来,把家里还没来得及发膘正在疯长的仔猪也贱价卖掉,卖猪的300元钱连同前面的300多元,共600多元,悉数给吉开寄来应急。卖猪时吉开母亲哭了,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农村家庭还停留在“养猪过年,鸡蛋换盐”的落后状况,这样的结果将导致吉开一家连年都无法正常的过好。

在这个节骨眼上,吉开祖母的身体不争气了。老人的身子本来就如一架破烂的风车,到处都吱吱呀呀地漏着风。开始祖母只是偶染风寒,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就久病在床,并且日重一日,差不多到了气若游丝、病入膏肓的地步,但她老人家神志清醒得很,知道家中的难处,为了省钱,她坚持不肯就医。即使把医生喊到了床边,她也坚决不配合,不肯打针,不肯服西药,总是用微弱的声音颤颤地嘟囔着:“我不打针,不吃药,真的不行了,就死了算了,家里的钱是要给孙儿读书的,你们谁也不能花……”就连被请来的仁医生也深受感动,尽给她开了些廉价的中药,还告诉吉开老父如何上山去采山药,并在祖母床边耐心地再三讲清了,中药和山药基本上不要花钱的。祖母这才答应把药喝下去。而仁医生就偷偷地把一些西药渗在中药里,这就加大了药效。在中药和山药的治疗下,气息奄奄的祖母历经了一个多月的磨烂,终于从死神边奇迹地活了过来,而宅心仁厚的仁医生来来回回地跑了好几趟,最后一分钱也不收,还倒赔了一些西药。

吉开在学校里也知道了祖母的病情,多次心都跳到胸口边,忍俊不住想回去看看弥留之际的祖母。但回一趟老家来回就得花掉近百元钱的车旅费,这让他多少有点不舍,况且父母也一再告诫他不要回去,说祖母一旦看到你回来了,就只能加剧病情的,所以吉开一直只是在心里惦记着,把忧郁写在脸上,最终没有回去。

好朋友建和这时也在家,听到了吉开正处于极度困顿的消息,特意赶到LD市来看他。建和高中毕业后倒也心平气和,准备和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外去打工的,并做好南下入厂的打算,甚至想好了打几年工,积蓄一定的资金回来后,首先把祖传的那栋老式木房子翻成小洋楼,然后娶亲养子,如同千千万万的农村年轻人一样,为扶姓祖宗又延续一柱烟火。但天不遂人意,一场不大不小的病阻止了他的行动,因此他就在老家替老父种田,同时抓点副业:主要利用梅山资源丰富的优势,3月份上山挖黄姜,4月份下田捉黄蟮摸泥鳅,5月份到稻田里捉蛤蟆,6月份上山挖茶树下的假“冬虫夏草”(一些不法商人曾在梅山掀起的一股诈骗风潮,当地农民只不过赚取一点辛苦脚力钱),7月份下益阳常德扮禾搞双抢……他尽管身有小恙,但能赚钱的机会都从不错过,可是这样辛苦劳作,一年到头也争不到几个钱。

由于写信太麻烦,打电话当时又不方便,当建和来到吉开学校时,吉开还不知道。好在吉开由于“多谋信息公司”的事,整个LD师专对他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因此,建和很容易地找到了吉开。建和的突然出现,给吉开带来了无限惊喜和感动,虽然经济上的困顿已给他沉重的打击,但像建和这样的好朋友远道而来,吉开可说有点激动了。

当天下午吉开正好没有课,吉开就请建和到街心公园去走走。街心公园是LD市最大的公园,地处市区中心,吉开曾多少次经过,因为忙于生计,就无心观看LD城的这些景观,只听到同学们说起整个城市有珠山公园、青山公园、天马公园、街心公园等多所公园。对于来自农村的他,这些公园只在书上看过,没有一点感性认识,公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他一概不知。现在,他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去公园看看,也了确一桩心思,同时这也该是招待来自农村的朋友的最好方式了。

二人来到公园门口时,守门的老头伸手向他们要钱,原来门票要两元钱一张。建和准备掏钱买票了,吉开舍不得,把建和拉到一边轻轻地说:“这围墙实际上很矮,翻墙进去算了,也能省下四元钱。”

客随主便。二人找了一个好地形,攀着矮矮的围墙一蹭,就轻而易举地进去了,只是落脚的这个地方有许多竹子,密不透风的,如果不小心的话,很有可能被竹枝刺伤身体。然后,二人若无其事地从阴暗的竹林中走出来。吉开发现公园里很亮堂,他心满意足地徜徉在公园里,不放弃走完公园的每一段小路,很庆幸自己没有掏钱就进来了,也省下了一顿饭钱。

街心公园纯粹是人工加工而成的,很大也很美。它的核心是一个人工湖,湖的四周环绕着草坪、小径、雕栏、低矮建筑物,还有千万条柔柳扑水。垂柳展开了墨绿的柳叶,沐浴在阳光中,在和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湖水很清很清,清得都能见到湖底的沙石;湖水很绿很绿,绿得像无暇的翡翠。公园是小朋友的世界,到处充斥着小朋友的欢声笑语。公园更是情侣们的天下,处处是成双成对的年青人,有的牵手漫步;有的坐在公园的石椅上窃窃私语;有的也许正处在热恋中,彼此已经忍俊不禁,做出了一些颇为出轨的动作;有的也许只是准情侣,男的就鞍前跑后殷勤着。

忽然,他惊讶地发现了一个人影——在一个精致的***身旁,有一个男人个子高高的,瘦瘦的,很有一种儒雅的气质,头发显得有点长,留着中分,且慢,这不是吴日旦吗?是的,是他,怎么吴日旦会陪一位妇女来这里散步呢?吉开这时更是惊讶地看到,吴日旦穿着不知从哪里淘来的一身旧西装,穿在身上很得体。这身西装是日旦的宝贝,一般场合他是舍不得穿的。

吴日旦也发现了吉开和建和,热情地过来打招呼。吉开首先向日旦介绍了建和,建和迎了上去,握住日旦的手,说道:“以前早就听吉开讲起过你,幸会幸会。”

“别客气,都是梅山的兄弟!以后可要多来看看吉开哟。”日旦握完手后又拍了拍建和的肩膀,很有一点***的风度。

接着吴日旦也介绍了身旁的女士:“这是我搞家教的学生家长周姐,下午我没课,周姐也没上班,于是就来公园散散步。”

吉开和建和连说:“周姐好。”

女人也大大方方的,见怪不惊,向二位点了点头,再妩媚地笑了笑以示友好,又平静地用手向脑后拢了拢头发。这个姿势优雅极了,这可成了以后吉开对周姐的最大印象了。

双方继续各走各的路。

分别时吉开不忘又叮嘱了一句:“日旦,难得建和远道而来,有时间的话傍晚就一起去校门口的‘三叉路’吃个晚饭,毕竟都是梅山老乡,远道而来的。”

“好的。”日旦答应着,与周姐走了。离得稍远的地方,吉开还听到了吴日旦正在滔滔不绝地向周姐吹嘘“达达主义”“超意识流”“荒诞文学”,又大谈安娜?卡列尼娜是如何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

望着他俩远去的背影,吉开似乎预感到什么,不禁仔细地打量起周姐来:周姐个子不高,但浑身散发着玲珑秀气;刚才见面落落大方,给人一种慧外秀中之感;她的头发染成了浅栗色,梳着流行的发型,带着那种细小的波浪,一直披到腰际,更增加了一份妩媚和成熟感。总的吉开对周姐的印象还是充满着好感。

吉开也与建和边走边谈,谈了很多。在谈吐中,吉开感觉到建和似乎成熟了许多,言谈举止稳重得当,已经有点像一个农村家庭当家人的风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