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 樊太守诚收二将
作者:繁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83

却说胡车儿刚刚败阵,就有一个年轻人接着上台挑战。只见他身穿白衣,体格修长,但仪容不俗,颇具威严。那铁甲将军见他小看自己,怒道:“汝何人?安敢小视于我?”那少年抱拳叫道:“汝南吕子明,愿来领教阁下刀法!”

“好!痛快!汝自去挑兵器吧!”那铁甲将军见对方空手,叫了一声。

樊戈心里一惊,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吕子明?那不就是吕蒙么?天啊,这家伙怎么会到了这里?

樊戈心中思量之间,吕蒙已经从旁边的兵器架上抽过一把朴刀和一面圆盾,回到台中叫道:“如此,领教了!”两人摆开架势,这就动起手来。

但见那铁甲将军手中刀势如奔雷,带动惊人的风声,显然臂力不俗,刀招十分密集。他显然是想借助兵器“长”与“重”的优势,欺对方单手难以抵挡。可是吕蒙又如何是省油的灯?圆盾受得异常稳固,而且身手十分灵活,不能硬接的招数便闪身躲开,绝不以硬碰硬,而且朴刀寻隙而进,常常在对方招数力道刚尽的时候还以颜色,那铁甲将军两次险些着了他的道儿,当下冷静下来,长刀刷刷刷飘忽无定,使出真功夫来。一转眼,交手已经二十多回合,还没有分出高下。

樊戈心里暗赞:看来人说吕蒙出身行伍,屡立战功,果然不是浪得虚名,身手不错啊!不过那个铁甲将军刀法也够狠辣,不在吕蒙之下,却又是谁?这两人要分胜负,恐怕非见血不可!

果然,二人交手五十多回合后,那铁甲将军显然焦躁起来,刀招的杀气逐渐浓烈,而且眼神中也露出杀意,显然经过刚才的战斗,他已经逐渐忘记现在只是在切磋武艺,而是把对方真的当作敌人了。而吕蒙也正是血气方刚,见对方杀气已起,也只得以牙还牙,全力反击!

眼看两人之战从最初的切磋,演变成一场不死不休的争斗,观战的人都紧张起来,看得汗流浃背。惜英雄重英雄,胡车儿和纪灵有心化解这场争斗。可惜胡车儿的武艺比二人还弱些,要解战实在有心无力,而纪灵的武艺,最多也只能和二人中的一个战平,也不足以解战。

这时,台上二人终于豁出全力,各自使出最刚猛的招数,只听他们同时怒喝,长刀和朴刀几乎同时劈出,声势惊人。而这一拼,必定会有一个人败阵,甚至受伤!可就在两刀相遇的一刹那,忽然一声巨响,两把刀同时被震开!

原来千钧一发之间,一条长枪从台下破空而出,撞在双刀之上,化解了二人全力的一拼。这一撞力度好大,两人都觉虎口巨痛,同时转身回旋,各自退了两步,只见那铁甲将军的长刀猛力杵在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印痕;而吕蒙的长刀几乎脱手,五个手指都疼得厉害,整个人也剧烈晃了几晃。而那条长枪撞开二人双刀后,余力不衰,直接插在演武台正中那大大的“武”字上,朔朔抖动。

二人心中震惊,同时望台下望去。只见一人朗声笑道:“二位武艺过人,今初投寿春,一个敌人也未曾杀得,却在这演武台上拼命,不觉可笑么?”说话间,他不紧不慢步行上台。

这个人的话让台上二人刹时间冷静下来,而这个人的出现,更让胡车儿、纪灵等人看到了救星,胡车儿忍不住叫道:“太守!你……”而在场的所有军士们一见到他,几乎同时躬身行礼,毕恭毕敬。

不用说,出手劝架的自然是樊戈了!他刚才眼看情势不对,立即冲出人群,夺过了台前一个兵士手中的长枪,出招解围!

樊戈示意将士们不必多礼,接着他望着那个铁甲将军道:“这位壮士武艺过人,不知尊架何人,何方人士?”那铁甲将军不卑不亢地道:“琅琊人徐盛,特来相投!敢问阁下便是寿春太守樊戈么?”说到这里他微觉疑惑地打量了樊戈一番,显然觉得对方的自己想的有些不同。

樊戈心里又是一阵惊喜:徐盛?他也来了?今天真是惊喜无限啊!一个吕蒙的到来已经让他十分开心了,再多一个徐盛,简直让他心里乐开了花!但他强忍心情,回答道:“正是区区在下。”

徐盛连忙弃刀,单膝跪下,抱拳道:“闻将军之名久矣!今遇来投,望将军不弃!”吕蒙也丢下兵器,单膝跪地道:“吕蒙吕子明,从汝南来,愿随将军!”樊戈急忙扶起二人,道:“二位不必多礼!想我寿春强敌环视,兵微将寡,二位将军此时来投,乃天助也!请受我一礼!”说完便向二人深深弯腰鞠躬。二人急忙一起扶他,道:“使不得!将军折煞我等也!”

樊戈放声大笑,左手拉着吕蒙,右手拉着徐盛,笑道:“今日得二位将军助我幽州,喜不自胜矣!”便拉着二人到台边来,让他们坐在左右,一面观看台上的人才选拔,一面交谈。二人都感知遇之恩,心中暖暖。而还没有上台演武的,见樊戈如此重视人才,心中更觉跃跃欲试。上台之后,各自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把自己的功夫发挥出来。当日招募工作进行顺利,招揽了不少人才。

夜里,樊戈亲自设宴款待吕蒙与徐盛,并为他们介绍寿春的几个主要将领,并封二人为都尉,交谈甚欢,众人皆喜,彼此大醉而回。

后来,樊戈又得丁奉来投,而且有文人程秉等人前来相投,樊戈待之甚后。他知道,程秉等不少文人都本该是从属于孙权,丁奉、吕蒙和徐盛更是江东的名将,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深谙水军之道。樊戈本来一直担心日后和江东交战,没有水军难以取胜,可是如今三人的到来,让他底气增加不少。

就在樊戈心中欣喜的时候,忽然到了两份急报。第一份急报是说曹操以夏侯渊为大将,领军五万欲解袁谭之危。这份急报樊戈并不意外,因为他早猜到曹操不会坐视陈京龙收服河北。但是他也相信,陈京龙完全可以自己应付。可是第二个急报,却让樊戈始料不及!

因为孙策死了!

樊戈一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连续问了两遍,确定自己没听错,才急忙问探子事情经过。

原来当日孙策染病回师,回到江东。此战消耗江东不少钱粮,他向曹操讨官与军资,曹操不允,自此孙策怀恨,有不平之心。吴郡太守许贡知其意,暗发书曹操,欲图孙策,却不慎被孙策截获书信,斩杀许贡。

后一日,孙策见病将养得好了**成,便兴致勃勃外出打猎,却被许贡的三个门客暗算,而且最关键的时候,他的配剑忽然断了,赤手空拳下,数处受伤,伤势颇重。虽然三个门客被后来赶来的军士杀了,但孙策还是需要静养一段时间,不能动怒。

可是后来,他听闻江东有一个道人――于吉,精通神鬼,知晓呼风唤雨,深得百姓爱戴,包括自己其下的文武都对他敬如天人,这对身为江东之主的他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他于是和于吉打赌,想要挫对方的威风,但结果却还是他输了,羞恼之下不顾众人的反对,最终怒斩于吉。

其后,包括吴国太在内,几乎所有人都明里暗里责怪孙策错杀好人,孙策无比恼怒,终于伤患复发,含恨而死。

樊戈听完,心道:“虽然我们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但是孙策的命运却终于没有改变。看来,很多事情还是会按原来注定的发展。”想到这里,他追问道:“孙策死后,江东之主可是孙权?领兵都督可是周瑜?”探子点头称是。

樊戈听罢,立即写了一封信,把孙策的死信告知陈京龙,并在信中说了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他令人准备一份厚礼,派使节到江东悼念孙策,表结好之意,并亲自写了一封书信,让使者转交孙权。

孙权闻寿春有使节到,且带来了樊戈的书信。他令人安置好使节之后,便打开书信看起来,信中道:

“寿春太守樊戈,敬拜江东孙讨俘(孙权此时的官职为“讨俘将军”):江东幽州,素无旧怨。令尊在日,曾与陈幽州共讨国贼,彼此至诚相交,每念令尊昔日之忠诚勇毅,陈幽州无不感而流涕也。前者寿春会猎,过非两家,祸起于操耳!两家交兵,伤损义士,徒费钱粮,而彼此无益,空使亲者痛,仇者快,念及此事,痛何如哉!

今据寿春,但见满目苍凉,百姓凄恻,实不欲见嬴弱之民再见烽火,苦累之卒又经兵祸。闻孙讨俘新领江东,特以为贺,聊表我主修好之心,亲近之意,望将军抛弃旧怨,两家以为秦晋之好,共扶汉室,商讨国贼。若如此,则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孙权召集文武众人,遍传樊戈之书信给众人看阅,然后道:“今吾兄新丧,而樊戈表幽州结好之意,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张昭出列道:“愚意以为,吾主新领江东,人心未定,不宜与陈京龙相争。今既彼有结好之心,何不顺其意,以安军民之心?”张?也道:“张子布之言是也。为江东之民计,暂结幽州,实为上策。”不少文官纷纷应和。

孙权“嗯”了一声,看着周瑜。想起他哥哥孙策临终的交代: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所以他十分看中周瑜的想法。

周瑜和孙权对视了一眼,然后道:“诸位,此书非陈京龙所书,乃樊戈之意也,虽如此,某料陈京龙也不欲与江东为敌。近闻陈京龙攻打袁谭甚急,恐我军攻其徐州、淮南,早晚必与我结好也!”孙权忙道:“若如此,是否当出兵寿春?”周瑜道:“非也,如子布所言,吴中方宁,不宜妄动刀兵。且寿春兵虽少,但有樊戈在,难以便取。今可回书表我江东亲近之意,同时训练军士,励精图治,以为长久。吾料陈京龙必得河北,早晚与曹操相争也。倘若其败,我等可趁虚出兵攻打淮南、徐州,再取北海、青州;倘若操不敌,我等可攻取江夏、汝南,再谋许都之地。此为上计!”

孙权从其言,回书还礼。

再说陈京龙,他与袁谭交手,一路告捷,而且赵云那一路更是得到压倒性优势,所到之处多数城池不战而降,部分死守不降的,也多被赵云、廖画等人攻破。现在赵云大军已经杀到壶关,审配死守不出,恐怕取胜只是时间问题。就在这个时候,陈京龙收到消息,夏侯渊领兵来攻,于是令文丑、秦文牛领军拒之,并以田丰为参军,商议对策。

刚解决了这个问题,樊戈的书信便到了。陈京龙看完信,便把书信交给荀攸,喃喃道:“樊戈决断好快!”荀攸见陈京龙脸上无喜无怒,看了书信,心道:“樊戈恁地胆大!未得主公授意,竟先发书结好江东,此计虽好,但……”想到这里,他不禁摇了摇头。

陈京龙心里却是另外的想法。他本来确实认为寿春难以治理,而且地处曹操、孙权两家之间,不过是个缓冲地带,随时可以放弃。这么一个地方,要管理好不容易,樊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迟早会自毁其言,回来为将。但是现在看来,樊戈处理得很不错啊,而且看得也很远。陈京龙不得不承认,他或许是小看了樊戈了。

他回书樊戈,说了些赞同和肯定的话,让樊戈放心去做。之后他便令继续进兵,准备攻打袁谭。他最后一次发书劝降,袁谭却因为得到曹操的书信,相信救兵将至,于是毁书杀使,决心死战到底。看来黄河以北实力最强的两大势力――陈京龙与袁谭,最终一战将在所难免了。

正是:鱼虾空与游龙斗,燕雀竟和凤凰争!

不知两军交战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