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 张燕归降陈京龙
作者:繁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17

却说张燕和樊戈二人离开大厅,望外便走。张燕其下众人见他示意不必跟随,便没有跟来。

二人出了山洞,张燕领着樊戈望山头而去,两人脚程都快,不太久已经来到山的高处。张燕指着山下道:“公以为黑山景致如何?”

樊戈低头俯瞰,只觉黑山就象一片绿色的海洋,宁静而祥和,远处的梯田错落有致,路边的茅草房众多,路人悠闲地走着,有牵着牛的,有挑着担子的,还有抱着孩子的,看起来是那么和谐无忧的景致。樊戈忍不住道:“此真世外桃园也!”

张燕道:“人道黑山贼拥兵十万,烧杀无数,残害生灵,呵呵呵呵,当真可笑!黑山此处之人,多不过为乱世所迫,隐居于此而已。若说残害生灵,当世诸侯哪个不是如此?董卓横暴,杀人自不必说;袁氏父子得冀州、并州、青州数年,何处不是黎民涂炭,哀鸿遍野?中原曹操屡动刀兵,江东孙策亦是如此,天下何处有一片净土?公既见我黑山气象,只望垂怜,某让黑山之众再经刀兵之祸!”

樊戈听了,道:“大王既知战祸之凶危,便当知晓,黑山一日不降,便终为陈京龙心中之患。陈将军如今已平河北,正是平定人心之时,其亦无心与黑山为敌,倘非如此,又何必二次遣使而来?望大王深思,不可错失良机。”

张燕脸上闪过一丝激动,道:“陈京龙既得幽州以来,不思报国安民,却屡施攻伐。战袁绍,杀吕布,灭袁术,斗曹操,前后死伤多少人?他又和其他诸侯有何不同?某如何可让这黑山之众归于其下?”

樊戈明白了张燕的顾虑,道:“大王仁德,顾虑亦不无道理,然就某所知,陈京龙乃仁慈之主,非好战之人也。诚然,幽州兵祸连年,少有间断,然这许多战祸,皆非陈将军所起。袁绍纠结五路大军来犯,我等如何坐以待毙?吕布无故杀我商人,抢我战马,此仇如何能忍?袁术自立为皇,公然造反,使得偌大个淮南十屋九空,当真民不聊生,这等残暴之人,天人共怒!至于曹操,更是背信弃义,坑害我军,我等如何不奋起反抗?”

见张燕被自己的话说得陷入沉思,显然有点被打动,樊戈继续道:“陈将军初得幽州时,并无广征士卒,反是休生养息,还田于农,惩治恶霸,广安流民。正因如此,河北各州之民争相而来,四海志士亦多有臣服。即使当年五路大军合共三十余万来攻,陈将军始终不曾强征兵力,难道如此还不足以明其爱民之心么?”

张燕听了,默然无语。

樊戈道:“大王是有智之人,合当知晓,倘若此时一统河北者并非陈将军,而是袁绍吕布之流,只怕早已对黑山大动干戈,定不会两次派使节劝降。倘若当真如此,黑山才当真再无宁日!”

张燕心中矛盾,他当然明白樊戈说的不假,但是自己身上担负着整个黑山十万生灵的性命前程,容不得他不仔细。\本章节贞操手打 shouda8.coM\他沉思良久,忽然抬起头来望着樊戈,道:“素闻足下武艺过人,某有心讨教!”

“哦?”樊戈没有想到张燕会这个时候提出比试,张燕见他疑惑,便道:“既然足下无法说服某,某亦无法说服足下,便以武艺来分对错!某想见识见识,幽州有无能力保我黑山十万生灵。请足下赐教!”

樊戈看了张燕一眼,诚恳地道:“素知大王力大过人,徒手可生撕虎豹,某以空手一战,只怕无取胜之理。”张燕一愕,转念又豪爽地笑道:“足下倒实在得很!那……依你之意?”

樊戈双眼扫了扫周围,已经有了计较。他轻声道:“大王随我来。”二人来到旁边的一片竹林中,樊戈拾起两条长的竹枝,一条递给张燕,另一条握在手里,然后道:“请大王进招吧!”

张燕却又笑了,掂量了一下手中的竹枝,道:“足下以枪见长,这竹子似乎轻了些,且短了几分吧?”说罢手一运力,手掌所握之处竹子崩裂开来,他把碎的竹子扯掉,然后拱手道:“进招罢!”

两人各自行礼后,摆开架势斗在一起。这一战是纯粹的比试,没有生死相拼的意思,但却意义重大,因此两人并无留手。但见竹林之中,落叶缤纷,棍影重重,声如雷动。张燕的招数纯走刚猛一路,果然势不可挡,被他手中的竹子扫到的话,只怕非死即伤;而樊戈手中的竹子却忽快忽慢,难以琢磨。虽然竹子不是长枪,而且有些不称手,但是枪法还在,力度还在,所以还是让张燕不敢小看。

转眼二人斗了数十回合,张燕忽然丢了手中竹子,大笑叫道:“痛快!痛快!不必再战了!”樊戈听了,也弃竹于地,却问道:“胜负未分,大王何以忽然住手?”

张燕笑道:“汝何必隐瞒?交手以来,某退了五步,而汝半步未退,故胜负可知。何况足下亮银枪、乌金刀名动天下,今银枪已出,弯刀未动,所以不必斗了,某认输便是!”说完仰天大笑。

樊戈见张燕光明磊落,心中佩服,这个时候张燕上前两步,朗声道:“足下既然胜里某,某便把这黑山十万生灵,交于陈将军之手!只盼足下不忘今日之言!”说完竟对樊戈深施一礼。樊戈连忙回礼,颤声道:“如此,谢过了!”

竹林之中,传来二人爽朗的笑声。而这一笑,代表黑山已经彻底归顺幽州,一场可能发生的兵祸,在陈京龙的睿智、樊戈的勇毅与张燕的阔达之下,消于无形了!

半月之后,黑山张燕引十万之中,归降幽州。陈京龙大喜,表张燕为大将军,其他几个头领也有封赏,其他黑山部众,是从军还是归田让他们自己选择,从军者自有粮饷,而归农者亦有资助。于是黑山之众欢声震天,除了四成多人选择为农,其余五万余人顺利收编。

自此,幽州军威大震,拥有雄师四十余万,兵力在曹操之上,成为当时虎视一方的最大势力!

因为樊戈顺利劝降张燕,陈京龙表之为冀州牧,而且实现自己的诺言,在樊戈的婚礼上,带着其他的十一人做了他的证婚人。婚礼简单而浓重,但是樊戈与貂蝉都觉宿愿得偿,欢喜无限。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只希望今天就是永远!

还有两件事情是意料之外的。一是秦文牛和樊戈和好了。二是唐铁锋在这个婚宴上,认识了张燕的干女儿,也就是之前黑山寨的当家――张蕊。张蕊以前在黑山时,少有人见到她的庐山真面目,此刻展露真颜,众人才惊觉她的冷艳与迷人,唐铁锋对她一见倾心,后来软磨硬泡了一年,终于得到了她的芳心,赢得美人归!

平定河北后,陈京龙一心恢复农耕,注重屯田,同时训练士卒,为未来作准备。因为他们都明白,和曹操的一战,在所难免,只是时间问题。众人上下一心,经过了两年,让整个河北和徐州、淮南稳定、发展。

这两年之内,十二人中多已开枝散叶,甄宓为陈京龙生了一女,舒华、廖画则各得一子,花文西、马涛等人则更不必说,小孩已经几岁了。惟独樊戈与貂蝉这里,还在享受二人世界。众人商量后,在北平开了一个和学校相近的私塾,取名“国子鉴”,在这里专门教文官和武将的儿子读书和武艺,让他们将来成为可造之才。多年之后,舒华之子舒先、廖画之子廖力、赵云之子赵广、赵统兄弟、许褚之子许仪、秦文牛之子秦壮等人,成为了军中的中流砥柱,个个名动一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话分两头,却说曹操班师之后,也在努力恢复元气。可惜他虽占有兖州、豫州与京畿要地,但能发展农业的地方却不多。兖州是百战之地,洛阳等处更是饱经战乱,人民大量逃离,豫州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所以曹军的钱粮一直就不十分丰足。无奈之下,曹操一方面屯田积粮,一方面努力节省开支。对于皇室贵胄的各种请求,他也多不应允,因此献帝对曹操的恼恨与恐惧日渐增加。

恼恨与恐惧到了极点,自然便会爆发。献帝在国丈伏完、国舅董承帮助下,开始密谋对付曹操。他们悄然地发动一切力量,准备给曹操致命的一击。

中原之地,一股巨大的暗涌悄然而生……

却说这一日曹操大会群臣,道:“今陈京龙雄踞在侧,早晚为祸。我意先取徐州,再夺河北之地,各位以为如何?”

班中闪出大将曹洪道:“丞相欲取徐州,某愿为前锋!”夏侯渊也出列叫道:“某亦愿往!”

“丞相,窃以为此事不可!”一人出列进柬,正是钟繇。只听他道:“昔者我军与陈京龙交战,损失甚巨,至今钱粮未曾富足,不合妄动。倘我军攻徐州之时,马腾、张绣来犯,则我军休矣!”

郭嘉也出列道:“臣亦然其说。欲战陈京龙,当先平马腾、张绣,以绝后患。马腾兵多而少谋,不足为惧,早晚破之;张绣身在宛城,常有夺天子之心,当先除之。倘其与陈京龙串通,为祸不浅,望丞相察之!”

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便准备出兵攻打张绣。他一面谴使节劝降张绣,一面调集兵马。

曹操这边一有动静,幽州方面就立即得到急报。陈京龙与众人商议后,也急发书张绣,劝他归降幽州军,共讨国贼。

面对曹操和陈京龙两封书信,张绣茫然无策,便请来贾诩商议。贾诩反问道:“公以为曹操与陈京龙相斗,谁将略胜一筹?”

张绣想了一会道:“未可知也!此二人皆不世之枭雄,难分轩轾。”

贾诩笑道:“诚然如是!然公比二人又如何?”张绣坦白地道:“不若也!”

贾诩点头道:“既如此,我等归降乃必然之事。今两雄皆有招安我等之心,可待二人分高下之后,择名主而扶之,有何不可?”

见张绣不太明白,贾诩索性道:“主公可发书曹操,支吾以对,且安其心;再发书陈京龙,约他攻打曹操。倘若陈京龙胜,我等可降之,同时趁势攻打洛阳、长安之地,断曹操归路;倘若曹军得胜,我等亦可降之,其必以我攻打徐州之地,将军可自保也!”

张绣闻言大喜,但转念又道:“倘若曹操克日来犯,如何是好?”贾诩道:“陈京龙必有准备,当有所动;且曹操欲速取宛城,也非轻易。”张绣听了,便依计而行,回书陈京龙。

陈京龙接到书信,便招集众人在北平商议。田丰首先道:“如此甚好!我等可分兵两路,一军由冀州出,先取官渡,威逼洛阳、许都;一军由青州出,攻打兖州之地。曹操必首尾难顾!”

“嗯!”“对!”“确实如此!”田丰话一出,众人立即赞同。连陈京龙也点头,道:“若如此,公以为这两路人马,谁可为将?”田丰道:“主公不可辞劳苦,当亲征之。至于另外一路的主将,窃以为非樊将军不可!”

“然!倘若樊将军出战,再好不过!”荀攸也道。

樊戈在下边听了这些话,不发一语。

陈京龙却拉下了脸,因为自己早就说过,除非樊戈自己愿意,不然绝对不会再让樊戈出战的,自己不能食言。可是换其他人,胜算可能真的会低些。即使是赵云,感觉也不能彻底放心。因为兵分两路的话,那必定有一路要和曹操交手,要对付狡诈多端的曹操,只怕赵云也未必讨得着好啊。

不管怎么样,自己该先尝试一下说服樊戈。于是散去众人后,陈京龙来到了樊戈的府第。

正是:只因当年有前誓,使德名主费心思。

不知陈京龙如何却说樊戈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