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范蠡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有圣人之资,更精通剑法。然纵有圣人之姿,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他便愤世嫉俗,装疯卖傻,佯狂癫狂,浪迹江湖。越国大夫文种曾到宛县访求名士,文种跟范蠡一见如故,纵论天下大事,商谈富国强兵之道,十分投机。文种赏识范蠡,把他领回朝中,提拔他成为越国大夫。
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李之战,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勾践穷途末路之际只能投奔吴国,献上卑辞,俯首称臣。范蠡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中,忍而不发,坚持信念,以此励志。劝解勾践,蓄势忍辱,以图后报。三年后终得夫差信任,回到越国。归国后,范蠡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相传二人一见倾心,遂私定了终身。但是为了国家和名族大义,他们放弃了儿女私情。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矢志灭吴,成就了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临行前给好朋友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文种不信,终成勾践剑下之鬼。成语“兔死狗烹”出于此典。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邻,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司马迁在《史记》中还讲了一件事:范蠡一家离开越国,先在齐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到了陶地。他认为陶地道路通畅,做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与自己的儿子一齐做了商人,没过多久就积累了丰厚的家资。在陶地,范蠡生了小儿子。小儿子长大后,陶朱公的二儿子因为杀人被楚国拘捕了。自古以来,凡是家有千金的犯人不会在闹市中被处死,因此,范蠡决定派小儿子去探望二儿子,并让他带一千镒黄金。就在小儿子即将出发时,大儿子说:“我是长子,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我去,却派小弟,说明我是不肖之子。”说完就要自杀。其母见状就对朱公说:“现在派小三子去,未必能救老二的命,但眼看老大说自杀就自杀,该如何是好?”不得已,范蠡只好派大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要他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同时交代说:“你到楚国后,把金子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的吩咐,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老大到了楚国,依照父亲的嘱咐如数向庄生进献了黄金。庄生说:“你现在赶快离开,千万不要留在这里,即使在你弟弟释放后,也不要问原因。”老大口中答应,但并没有真的离开,而是偷偷留在了楚国,并用自己另外私带的黄金贿赂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庄生由于廉洁正直而闻名于楚国,从楚王至下,对他都很尊重。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钱,以后全部还给他,千万不要动用。”庄生找了一个机会入宫见楚王,以天象有变将对楚国有危害为由劝楚王实行德政,楚王于是准备实行大赦。接受了贿赂的楚国达官贵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大。他寻思,既然实行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那一千镒黄金不就等于白白给庄生了吗?于是他又返回见庄生。庄生一见他惊奇地问:“你没有离开吗?”长子说:“没有,当初我为弟弟的事情而来,现在楚国要实行大赦了,我的弟弟自然可以得到释放,所以特来向您告辞。”庄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就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取黄金吧。”老大暗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庄生因为遭到长子的愚弄而深感羞愧,他又入宫会见楚王,说:“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议论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关在楚国,他家派人用金钱贿赂君王左右的人,因此并不是君王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而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听罢大怒,于是他命令先杀掉范蠡的儿子,之后才下达大赦的诏令。长子只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范蠡深沉着说:“我就知道老大救不了老二,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他从小就与我生活在一起,经受过各种苦难,知道生活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而老三一生下来就在蜜罐子里,哪里知道钱财来得不易,弃之也毫不吝惜,本来我是打算让他去的。老大不能弃财,所以最终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的,不要再悲痛了。”
范蠡的著作有《计然篇》,《汉书?艺文志》还记有范蠡兵法二篇,不过皆已流失。传世的只有《陶朱公生意经》,至今在定陶一带流传。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