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公元前409年,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澄城南),并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郑(今华县),筑洛阴(今大荔南)、合阳(今合阳东南),尽占秦之河西地(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曾严格考选步兵,创建有战斗力的常备军“武卒”。他还赏罚严明,注重刑令。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魏相田文死后,公叔任相,他妻子是魏国的公主,公叔对吴起非常畏忌,便想害吴起。他有个仆人对他说:“吴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说:“怎么办?”仆人说:“吴起为人有节操,廉洁而重视声誉,你可以先向武侯说:‘吴起是个贤明的人,我们魏国属于侯一级的小国,又和强秦接壤,据我看,恐怕吴起不想长期留在魏国。’武侯必然要问:‘那怎么办呢?’你就乘机向武侯说:‘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许配给吴起,他如果顾意留在魏国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顾意留在魏国就必然辞谢。以此就可以探测他的想法了。’然后你再亲自把吴起邀到你的府上,使公主故意发怒而轻谩你。吴起看见公主那样轻贱你,他想到自己也会被轻贱,就会辞而不受。”于是照计行事,吴起果然看见公主轻谩魏相就辞谢了武侯。武侯因而对吴起有所怀疑而不信任他了。吴起害怕武侯降罪,于是离开魏国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听说吴起很能干,所以一到楚国,就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先任为宛(今河南南阳市)守,防御韩、魏。一年以后,晋升为今尹,主持变法。吴起变法,从打击大贵族入手。变法的内容归纳如下:
一、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楚国爵禄属于世袭制,意思是说,先辈如有功受爵禄,后代子孙虽无功,也可以承袭享有爵禄;而后来一些在战争中立大功者却无爵禄,从而导致将士的积极性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吴起乃“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此外,“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吴起取消了世袭的封君、世袭的爵禄,用从封君那里得到的爵禄去奉养经过挑选的有功将士,以示公正。
二、废除贵族爵位,整顿吏治。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正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
三、徙贵族于边境,以实广虚之地。
春秋至战国时期,楚国用武力灭掉许多国家,开濮地、伐杨粤等,得到了广大领土,可都没能得到开发。于是,吴起责令楚国一些与王室关系疏远的贵族到僻远的地方去开发。吴起对楚悼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以所不足,益所有余。”这是一种新的拓土殖民形式。
吴起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楚国的旧贵族,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其国力迅速强盛。公元前381年,赵国遭到魏国的进攻,求救于楚。楚国派兵攻魏救赵,大败魏军。殊不知,吴起变法的同时,也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吴起“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楚之贵族皆欲害吴起。楚国官员皆楚王室宗支,决不许异姓插足。吴起作为一个外诸侯国的异姓人,跻身于楚上层贵族之间,依靠楚悼王的信任,打击大贵族特权和利益,很自然的遭受到了贵族的忌恨
楚悼王死后,公族责成和大臣叛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此举意在使作乱者有所顾忌,若作乱者无所顾忌,射我必中王,中王必受牵连。但追杀吴起的楚贵族还是射杀了吴起,箭也射到了悼王的身上。这一年是公元前381年。悼王葬后,太子(楚肃王戚)即位,派令尹杀了射中先父悼王尸体的所有人,由此被诛灭宗族的有七十多家,可见吴起树敌之广。变法也因楚悼王和吴起的死而终止。
吴起在政治、指导战争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深化为军事理论,著录了《吴起兵法》四十八篇,现仅存六篇,分别为《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其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他一方面强调,必须在国家和军队内部实现协调和统一,才能对外用兵,提出国家如有“四不和”,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吴起反对在战争中莽撞蛮干,主张“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只有清楚敌人的力量部署情况,才能选择其薄弱环节狠狠打击。为了了解对方情况,他非常重视使用间谍,深入敌后搜集敌方各种情报,他还注重人、马、车、地形等在战争中的相互关系。吴起进步的战争观,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战略战术思想,在我**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是继孙武之后,即善于用兵同时又具有高深的军事理论的第一人。历史上,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齐名,后世论兵,莫不称“孙吴”。作为政治家、改革家,他与商鞅齐名。吴起一生在鲁、魏、楚三国出将入相,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对后世用兵起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