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叙话
作者:茶西饼      更新:2019-07-22 21:41      字数:3025

这话若是放在从前,韶安根本就不会相信——怎么会有人如此的草菅人命,而且还是坐在最高的位置上的人?

但是后来……她有幸知道了一些事情,看到了一些东西,知道对于上位者而言,什么都比不上手里的权力。

世上自然会有爱民如子的明君,可这个时代里没有,战乱时停时歇,百姓是最苦的人,而本应该为他们谋福利保平安的,却各自心中都在盘算着如何榨尽他们身上最后的油水。

如果是为着手上的权力,横尸遍野又能如何?当年赤水寨的事情……不就是有人想要掩盖些什么,下的死手么?

虽然那件事究竟如何她还不甚明了,不知道楚王他们后来有没有继续查到些什么。

临安县主见她迟迟不说话,有些狐疑的张开五指在她眼前晃了晃,“想什么呢?”

“啊……”韶安随口将师沅推出来,“太后和我说,殿下去定襄了。”

临安县主闻言一惊,“这么大的事儿,竟然一直瞒到了现在?”

“可不是,也不知道去了多久,即便边关的事情是有人从中作梗,但乱子是真的,战场上刀剑不长眼……”

“放心,汝南王都能从武川镇平安归来,还打了胜仗,定襄只是个靠近边关的地方,总归不会有什么危险。”临安县主说着从食案上端起一碗酪,里面加了时令果子,吃上去别有一番滋味,末了又说,“只是雁宴之上我们又能做些什么?难不成是要我们围在一处当木桩子用?”

“也许这次的雁宴和从前不同,总归我们只要听从摆布就好了,想那么多也没用。”韶安慢悠悠摆弄杯盏,末了屈起两指轻轻弹了一下杯沿。

雁宴当天,帝后均未出席。

进宫参加雁宴的,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宗室皇亲,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疑问,但流程一如从前,一切也都照常。

韶安她们坐在西北角一处幕帐里,外面笑语连连,有人叹了口气,说怎么看都觉得她们被关在一处牢笼里,外面的热闹传不进来,里面的人出不去。

崔十二娘倒是看得开,一边剥瓜子一边说:“说不定今日过后,又要有一群人像我们一样被留在宫里了。”

安平县主皱了眉,离家日久,她心中总是不安,此刻愁容满面,面前放着再多珍馐美食也下不去筷子。

没多久忽然有女官前来,说太后请众位娘子喝茶。

接着从外面徐徐走进来一群宫人,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盏茶,等女官走到韶安身边,先行了礼,然后说:“太后请王妃过去。”

韶安诧异,其他人也有些奇怪的看着她们,临安县主的目光中有担忧,前不久太后才刚刚留下韶安单独叙话,如今又是单独召见,为着什么……可想而知。

临安县主垂下眼眸,有些同情韶安,十二娘看上谁不好,偏偏就看上了汝南王,又偏偏……太后就是铁了心的要全了她这番心思,只是韶安会得到一个什么结局……她大概能猜得到,总归是凶多吉少,即便她以退为进,太后不会放过她的。

伏徵也看向韶安的方向,她们只在第一日进宫的时候独处过一段时间,后来有风声传出来,说韶安是杀害忠义侯夫人的凶手,再后来韶安又被皇后亲自指派为查案副使,谣言不攻自破,凶手倒是揪了出来,听说是长乐宫中的一位管教姑姑,最后人被崔姑姑带去了椒房殿,再后来就没了消息。

太后不会无缘无故如此频繁的召见一个人,唯一的原因就是十二娘。

伏徵去拿杯子的手微微的颤抖,她心中有一个不好的预感,总觉得……韶安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长乐殿内茶烟袅袅,太后一直在煮茶,茶汤倒进茶碗,上面飘着一层浑浊的茶汤,太后以茶匙在茶汤上慢慢搅动,拉出一幅画来。

“你来看看这幅画。”太后将茶匙搁下,招手示意韶安近前来。

韶安态度恭谨,走过去细细看着。

“这是南边传过来的点茶的手艺,十二娘对这个感兴趣,曾经央着我教她,可惜那孩子没什么耐性,自己上手试验了几回,嫌麻烦,就再也不做了。”

“点茶最是耗神,太后也莫要在这上面多耗了心神。”

太后笑着摇了摇头,目光瞥向身边女官,女官行了礼退出去,长乐殿内只剩下太后与韶安两个人。

殿内寂静,韶安站在太后身侧,不知道太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哀家想了很久。”太后看着她,面上异常的平静。

“请太后吩咐。”韶安垂下眼眸。

“十二娘是哀家最疼爱的孩子,她想要的,无论是什么,哀家都会尽可能的满足她,不论有怎样的代价。”太后看着她,温言说道,“哀家知道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是委屈了你,你是个好孩子,谢司空的女儿,不会是那种胡搅蛮缠的性子。”

韶安在心里冷笑了一声,无论这话说的有多冠冕堂皇,最后的结论才是最重要的,十二娘一定要进府,并且是清清白白的进去,不能有一点流言蜚语传出来。

“请太后示下,谢窕……绝无怨言。”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韶安感觉松了口气,这也算是她一直都想要的结果,凭她一己之力无法达成,如今虽然是被迫,但也算是成全了她。

想到这儿,韶安的面上甚至带着笑容。

“谢家女儿果然……不同凡响。”太后拍了拍掌,算是赞赏。

“其实要你做得事情很简单,今夜宫中宴饮,帝后都是要出息的,哀家这一把老骨头趁着还能动,也跟着乐呵乐呵,今日来参加雁宴的孩子们也会出现在宴席上,哀家会让你跟在哀家身边。”

韶安抬起头,虽然有些不解,但仍旧认真的听着。

“晚些时候……会出现刺客。”太后将那杯茶端起来,递给韶安,“余下的话,就不用哀家再说了吧?”

韶安双手接过那杯茶,深吸了一口气,“是。”

“谢家很好。”太后点了点头,看着韶安的目光里带着赞赏,“谢家出来的孩子,各个都是好孩子。”

韶安出来之后并没有回到幕帐中,而是被太后身边的女官带到了长乐殿后殿。

女官在门口态度恭谨,“王妃请再次休息,晚间雁宴,奴会过来替王妃重新梳头。”

韶安点了点头,等殿门阖上,她站在殿内抬头看着房梁,梁上绘着蓬莱仙境,她仰着头看了好半晌,没看到一幅重样的。

太后说……宴席上会出刺客。

帝后都会出现在宴席上,太后也会去,她需要一直跟在太后身边,然后等着刺客行刺。

书上说、那些人说,褒姒和妲己都是亡国的祸水,那些也许都不是事实,但是传得多了,也不得不信,于是人人都会这样接着说下去,一直流传万年。

如今她倒是觉得师沅才是祸水,为了一个师沅,从前的她费心费力,然后又来了一个伏徵,不惜自降身价,再到如今的十二娘,全都是为了得到他。

但十二娘到底和伏徵是不同的,十二娘也想得到他,但不能自降身价,让她退位下堂又不行,必须要清清白白,将她自己完完全全的摘出去,可凭什么……

凭什么她想要的,她希望的,却要让别人以命相换?

太后确实是希望她死的,但不能冤死,屈死,要死的名正言顺,所以冯邹氏死了,宫人死了,之后才会轮到她。

如果重来一世,或者只是时间倒流,那样她还能来得及修正所有的错误……皮囊再好,等染过了岁月的痕迹,皱纹和白发不也还是会出现?

过去她不懂,后来等到她懂的时候却也晚了。

雁宴上也来了谢家人,谢家旁支的小娘子小郎君她一个都没能见到,她知道自己已经被软禁了,为的就是防止他们通风报信。

或者……只要她顺着太后的心意消失,谢家就不会出什么别的事情。

她能做的也只是这些,这时候便格外的想念阿爷,她回京之后还没能回去看过他。

真是不孝。

天刚刚擦黑的时候,女官带着几名宫人进来为她梳头,另带了一套衣服,韶安虽然面上平静,但心里却仿佛在擂鼓,死囚临行刑前会吃上一餐每餐,如今她看着来为她梳妆的宫人,忽然觉得自己和死囚们其实没什么差别。

尤其是……

她刚刚亲手将一个人推入这样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