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锦云商贸
作者:南苑小童      更新:2019-08-19 00:11      字数:4375

根据二叔家的家底——一万五存款,以及人脉网——老爷子的关系,综合起来判定的话,一家便利店是最好的选择。

二叔还在迟疑,二婶啪的一拍桌子。

“干了!”

“啊?”

二叔愕然的扭过头,看着自己老婆。

“我说干了!就这么着!”

二婶发挥“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势,一下子就把二叔给压了下去。

靳霄三口口坐在旁边看着直乐。

是真的乐,绝对不含虚假的那种。

其实他们都知道,在二叔家,说了算的永远不是二叔,而是二婶。

这一点,拥有前世记忆的靳霄更加理解。前世二叔家的发展,其实是比他家好的,靳霄的父母上一世就是老实巴交的下岗职工,做了点小买卖也不成功,家里的房子都卖掉了,最后还是赔了钱,好在爷爷手里面的房子不止两三套,最后还是匀出一套来给靳霄他们住——嗯,说这话,差不多是靳霄小学尾期到初中这个阶段,等他上了高中之后,父母也不敢冒险了,父亲开了出租车,母亲去了四零五零工作。

二叔家呢,二叔下岗比靳霄他爸要晚个好几年,但说实话,二叔那工作上不上吧,工资都开不齐。二婶呢,则是在原时空靳霄上初二的那年从工厂主动辞职的,因为二婶的工作也没啥意思,当然最主要的是,大妹要上学了,花钱啊,二婶又是个有眼光的人,她准确的判断以后养孩子会越来越难,他们两口子的收入又严重不行,没办法,只能下海经商。

二婶是个能做事的人,从工厂辞职之后,直接在当时市里面比较有名气的九龙家居行租了一个摊位,开始卖家具。

第一年就赚了二十多万,然后就用这二十多万,在兴水大厦——没错,你没看错,就是刘日友的那个兴水大厦里,租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摊位,然后自己一个人跑到南方去考察,最后代理了两个小品牌。可别看是小品牌,却真的没少赚钱。具体多少呢,他们没说,外人也不太清楚,但据靳霄他们一家人分析,二婶他们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最少赚了数百万之多。

千禧年之后头两年的数百万啊,那可是,跟真正的富豪固然是没法比,但比起广大工薪阶层来说,这样的家底真的是一般人想象不了的。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二叔就不是个能干事儿的人,二婶呢,又痴心麻将,生意也不做了,可能在他们看来,几百万的存款够活了。

买了一套一百五十多平米的房子,精装修,下来这就是好几十万了。

没买车,剩下的钱都存银行。

中间还发生过很多事情,这里不赘述,但总之,靳霄大学毕业后,二婶他们家这些钱还没花完。在物价日益飞涨的未来,可以看到那几百万起到的作用是何等巨大了。要知道二叔二婶他们可是有好几年都完全不工作的,出入就是出租车,住的大房子什么的。

好吧,闲话说的有些多了。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靳霄的这个二婶啊,是个敢闯敢拼又能干事儿的女人,所以对于二叔还在迟疑的行为,她自己首先就看不过了,迅速思考了便利店的这个生意成功与否的可能性之后,当机立断的拍板做了决定。

“那么咱们说一说这个便利店开在什么地方吧。”

谁拿注意都好,靳霄是不在意的,反正现在这个事情在二叔家内部已经通过了,就直接进行下一步好了。

便利店的选址,这个很重要。

首先肯定不能开在太大的街面上,那种车流不息的大道,人固然是多了,但人口流动速度也太快,小便利店,除了路人买瓶水买盒烟什么的,基本上吸引不了更多的人,远不如大型卖场来的厉害。但是也不能在太小的小巷里,那就不是便利店,而是小卖部了。

小卖部,不是小瞧,但是真的做这个就没啥意义了。

二叔二婶现在正值壮年,又是需要钱的时候,小卖部,六七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都能做,卖点小零碎,吃饭不成问题,但想要赚钱就直接呵呵吧。

所以便利店,最好是选择人流量适中,不大不小的街面上,最好周围有学校或者居民区,当然了,有写字楼办公楼什么的也是可以的。

考虑到他家的位置,在市政府附近,按照那一片区域的布局,市政府跟前是不可能了。

不是说不能在市政府大楼附近开店,市里面的老板们还没有这么霸道,可问题是那地方就没有一个适合开店的位置,市政府对面是云水书城的另一家分店,把市政府正对面的地方都给占满了,只剩下旁边一个技术学习的大门,以及市中级法院……你看看,这怎么布局嘛。

至于说更远……这里就要说一下了,开店,最好不要离家太远。

不是说所有人都这样,而是针对二叔一家而言。

小芸这个年纪,已经上了小学了,因为户口在爷爷家,所以她上的小学和靳霄是同一个。平时倒是有人给看着呢,但上下学呢?二叔他们家离老爷子家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每天上下学,还有周末,尤其是周末,小芸基本上不会来爷爷奶奶家过周末。如果她真的是很小很小的小娃娃,送去托儿所不错;如果她再大点,上了初中甚至是高中,自己在家也没问题。可偏偏她刚刚上小学,年纪小,不懂事,还爱闹,让她一个人在家是肯定不放心的。

开店初期,忙是一定会非常忙的,这种情况下,二叔和二婶也就没太多时间照顾小芸。

那么试问,如果店开的远了,小芸这么怎么办?

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开在附近,小芸自己在家或者去店里都方便,平时也不用怎么照顾,让她自己在家和店之间来回走,因为距离比较近,家里面也比较能放心。当然了,最好不要有过马路的选择,所以再这么看的话,选择的地方就更小了。

以市政府为地标,紧挨着就是一个十字路口。

市政府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对应着的,西南角就是云水书城、技术学校和市中级法院,而二叔家的位置,是在十字路口的东北角。

和市政府中间隔了一条街,叫做南关大街。

这里还要简单介绍一下,云水四关街,是四条街的总称,分别是东西南北四关大街,对应古城墙四个城门。如今城墙基本上不存在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段落。一中、兴水大厦、人民广场、云水公园等等所在的西石头大街,不过是西关大街的一部分而已。

事实上,四关大街中,东关大街和西关大街是最繁华的,这两条街以钟楼为分界线,联系来直接贯穿了整个云水市,是云水市如今最大的商圈。

北关大街差着些,南北关大街,也是以钟楼为分界线的,北关大街有鼓楼,有将军庙,有上百家自行车摩托车的专卖店,也称得上是繁华了。唯有南关大街,在四关大街中是最差劲的,但是也没办法,市里面大量的政府机构部门都在南关大街的方向上,这里算是云水市的政治中心,小商铺还可以往这边发展发展,但那些大声商场什么的,说实话,是真的过不来。不过这里的大酒店倒是很多,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总之,二叔家里想要开店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市政府岗东北角的临街位置上。

这里的人流量并不少,但因为附近都是政府机构和学校,所以这里的人活动能力并不强,二叔家所在的小区,以及后面好大一片都是居民区,马路对面就是二十九小,东南角的位置上是泰邦驾校……可以说,这里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发展潜力,都是非常大的。就是店面有些贵,大家都知道这里位置好,光是文体商店就开了好几家。

以二叔家的存款,开店是肯定开不起来的,更别说进货什么的。

“如果你们接受的话,我们家可以投资。”

这是靳霄早就和父母商量好的,不插手便利店的日常管理,这个店只要开起来,不自己作死的话,想要倒闭都难。二婶又是个有主意的,和她抢管理权的话,反倒容易让大家脸上都不好看,所以他们只是准备入股,便利店的管理权完全放给了二叔一家。

至于说为什么不直接借钱……靳霄他们倒是无所谓,但二叔他们不要面子的吗?靳霄他们最初开店的时候,也没和家里拿钱啊,不就是靠着几千块钱自己悄悄干起来的?这个过程,二叔多多少少是知道的,现在要是直接借钱,估计二叔二婶都会没面子。所以干脆提都不提,就说投资。

但是投资也是有说法的,怎么投资?是投资一个店铺?还是投资一个公司?如果只是一个店铺的话……那这资投进去是真的没啥意思,一家便利店,一年撑死了,不做奢侈小食而制作日常商品的话,能有个十多万的纯利润就已经不得了了。到时候双反再一分?那就真的没什么意义了。

可如果是直接投资公司的话,二叔二婶那边也是不满意的,尤其是二婶,她是有自信做大做强做连锁的,不能说靳霄他们投个十来万,占了公司多一半的股份,以后有一百家店的时候也是多一半的股份?二婶肯定不能同意。

所以剩下来的事情,就是二婶和母亲的谈判了。

别说,靳家的男人啊,还真的是不太能上得了台面。

二叔就不说了,靳霄的老爸其实也差不多,别看现在是大老板了,那只是对外而已,事实上在家里,基本上是靳霄和老妈说了算,当然,如果真正遇到大事情了,还是得老爸说话。但不得不说的是,靳家的男人们性格都偏软偏绵,做事也比较迟缓,远不如两个媳妇儿给力。

大儿媳就是靳霄的老爸,二儿媳就是二婶,这俩儿媳妇在别墅客厅里开始了你争我夺,在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上,硝烟弥漫,刀光剑影,寸土不让,方寸必争。

固然是靳霄替的建议,靳家也投资,但二婶还真的是能拿住,反正该坚持的地方就是不退让。

最后,一直到晚上十点多了,小芸都扛不住睡了一觉了,两家人才终于拿出了一个初步的合作方案。

合作方案是这样的。

二叔和二婶去申请公司,法人就是二婶,公司名称暂定为锦云商贸有限公司。锦就是靳,云代表芸,其实说白了,锦云就是靳芸,二叔二婶开这个店为了什么,说到底还是为了小芸。

二叔一家,有存款一万五,靳霄他们将会注资二十万,用来成立公司以及后续的运营。

但是股份的划分,有些讲究,有两个方案,方案一:靳霄他们家占股80%,二叔一家占股20%,但是这个持股比例仅限于十家店,十家店以后如果还想继续在新店之中占股,就必须追加投资了。方案二的话,靳霄他们家占股51%,是公司的原始股,以后就算开到一万家店,也是公司总股份的51%,嗯,当然了,这只是理想的说法,如果真的能做到那个程度,公司早就不知道接受多少次投资了,股份也早就稀释得不像样子了。

但大概就是这样,方案一是按店计算股份,等于是一个公司,施行两套股份方案,当然是私下里还要签协议。

方案二就简单了,直接走总股份,一份合同就能搞定。

最终,靳霄他们家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占股51%,放弃管理经营权,只留下财务监督权,以及分红等权利。

当然了,公司股东不能只有两方面啊,于是兄弟二人将这个事情告诉了老爷子,老爷子也拿出五万块钱,占了5%的股份,段永同得知这个事情后,也吵吵嚷嚷着要入股,靳霄还跟他说了,这就是个小生意,不值钱,但是段永同经过这两年的投资,已经断定靳家是他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也拿出二十万,却只拿了10%的股份。

最后的结果就是,靳霄他们家占股51%,是大股东,二叔一家34%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段永同二十万10%,是第三大股东,靳霄爷爷最少,五万,5%,是第四股东。

半个月后,锦云商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