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当代著名数学家
作者:等待爱飞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72

军服的设计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蒋穿林的军队中如今有三种编制:刀牌手、弩箭兵、炮兵。弩箭兵和炮兵自然不用说,肯定不可能穿上厚重的铠甲,但对于刀牌手,蒋穿林认为应该走巨盾路线,陆军的一些将领却认为应该走重铠路线,双方各有理由,都无法说服对方,所以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所幸目前没有较大的战事,目前配备的轻铠和小盾也尽够使用的。但这件事却不可能永远这么将就,蒋穿林有事没事也会想一下,这天正在和郭贤齐谈论各种路线的优劣点,门卫突然来报,说道外面有两个北方来的书生求见。

这段日子外交处的人拿着王文统的推荐信四处招揽人才,虽然没能招揽到什么大才,但小虾小鱼倒是招揽到了不少,正好填补急速移民造成的官员缺少。听到外面有两个北方来的书生求见,蒋穿林立刻感觉到这是两个人才。蒋穿林一直认为,自古毛遂自荐者,即使不是象王文统那样的大才,也必定有两把刷子,象三国时毛遂自荐的郭嘉和徐庶,都是谋略无双的大参谋,刘晔虽然不是全才,但却会造霹雳车,娄圭有修筑冰城的急智,还有青少年崇拜的赵云,也是多次毛遂自荐(先袁绍,后公孙,再后……)。

客厅中端端正正地坐着两个儒服书生,身边还都放了一个包袱,蒋穿林立时对总管衙门的守卫一阵满意,这帮家伙既然没有以貌取人,想来平时也不会太过飞扬跋扈。又见二人风尘仆仆的样子,想来必定是千里奔波所至,心下也是一阵感动,拱手道:“还未请问两位大名?”

年长的书生忙拱手还礼道:“在下秦九韶,四川人。”

年少的书生也拱手还礼道:“在下朱世杰,燕山人。”

蒋穿林点头道:“不知二位有何指教?”他虽然猜测二人是来投靠他的,但却并不确定,所以也不好贸然开口。

秦九韶道:“是这样的,朱贤弟四方游历,在临安与在下相见,我二人都非常喜欢天元术,所以一见如故。但研究了数月之久,许多问题始终不能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听说蒋先生也是这方面的高手,便联袂前来请教。”

“请教不敢当,”蒋穿林心中微微有些失望:原来不是毛遂自荐的。但却有些奇怪,天元术是什么东西?从名字上听,更象是小说中法术的名字,但出道这么多年,自己从来没有展现过任何神迹。“秦先生,这个天元术是什么东西?不知是哪派的功夫?”

“哦?”秦九韶和朱世杰同时面露失望之色,还是秦九韶反应快一些,问道:“蒋先生难道不懂筹算?”

“筹算?”蒋穿林在脑海里想了一下这两个字的写法,过了好半天才明白了一点意思,不确信地问道:“秦先生说的可是算术?”

秦九韶犹豫了一下,问道:“三年前蒋先生在临安出下十道考题,其中一道是计算从一加到一百的快速计算方法,方法甚是巧妙,不知这个法子是何方高人想出来的?”

从一加到一百?蒋穿林现在已经完全确信对方说的是数学。难不成真的中了头奖,遇到了当代的数学家?“这个计算方法是小时候家师所授,如今家师已经过世,不在人间了,但他的一身所学已经全部传授于我,二位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我就是,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秦九韶和朱世杰突然一阵失望。二人都是聪明人,早就猜到当年的十道考题是蒋穿林自己找来哗众取宠的,当时女子受教育的机会非常之少,试问那些所有才子都无法解答的问题,怎么可能是一个女子所做?而象蒋穿林这么一个大人物,是不可能把精力花在这么多的学问上面的,他的问题多半是四处搜罗而来,现在蒋穿林这么回答,更是证明了二人的猜想。

蒋穿林知道二人见自己连天元术都不知道,不相信自己有什么高深的学问,当下笑道:“我虽然不知道二位说的天元术是什么,但二位只要说出这个天元术是干什么用的,我一定能给出一个解决的方法,一个像计算从一加到一百那么简单的方法。我幼时曾蒙家师传授过许多这方面的学问,只是当时年幼,懒得记这些方法的名字,大都自己随便起了一个名字应付,结果别人提起名字来自己就经常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所以后来很少和人交流,江湖上也就很少人知道我的名字。”

说这话的时候蒋穿林有些洋洋得意。从小到大他的理科都十分好,尤其是数学,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全都记得一清二楚,而这些学问现在随便拿出一个就足以名垂千古了,只不过他没有时间,不屑于此罢了。

秦朱二人有些不大相信,但蒋穿林如今身份高贵,肯降尊纾贵接见自己两个无名小卒,已经是天大的荣幸,自己怎好明说不相信他?况且千里迢迢从临安赶来,即使是一线希望二人也不愿放弃,当下想了片刻,朱世杰说道:“那在下就献丑了,三个苹果加四个梨一共是二十二文钱,四个苹果加五个梨一共是二十八文钱,请问一个苹果几文,一个梨几文?”

蒋穿林噗哧一下笑了出来,不顾二人的诧异,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过鹅毛笔和纸张,边写边问道:“三个苹果加四个梨,多少文?”

“二十二文。”

“四个苹果加五个梨……”

“二十八文。”

蒋穿林随便在纸上画了两下,问道:“苹果两文,梨四文,对不对?”

“咦?”朱世杰顾不得礼貌,再次问了几个复杂的问题,很快他就对蒋穿林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无论二元、三元、四元,蒋穿林全都能在片刻给出答案,甚至他目前没有想过的五元,在蒋穿林的笔下竟然没有丝毫困难。

适才二人还有些疲惫,此刻已经变得神采奕奕,眼睛里都仿佛有些闪闪发光。秦九韶问道:“在下也有一题请教。”

“请讲。”

“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只知长阔共六十步,问阔及长各几步。”

蒋穿林揉了揉脑袋,问道:“你懂几何?”

秦九韶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什么几何?”

蒋穿林笑了笑,“失误,那是我自己起的名字。你再说一遍。”

“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只知长阔共六十步,问阔及长各几步。”

蒋穿林随手画完,答道:“长三十六步,那个……阔二十四步,对不对?”

秦九韶霍地站了起来:“蒋先生,请问您是如何这么快解答出来的?”

蒋穿林正要回答,突然嘿嘿笑了两声,说道:“方法我自然知道,但却是祖传秘方,平白无故告诉两位好像不大好。”

在这个知识无国界的时代,把数学知识当成祖传秘方来牟利绝对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朱世杰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难看,正要起来指责对方,却被秦九韶一把拉住。

“蒋先生,你也看到了,我二人盘缠已经快要用尽,连客栈都已经住不起了,还在发愁回家的盘缠,实在不可能拿出什么像样的东西。”

蒋穿林哈哈大笑了两声,道:“蒋某家财万贯,怎会看上二位那点小钱?蒋某收了几个学生,这段时间正在传授二位适才说的什么天元术,只是蒋某事务繁忙,抽不出太多的时间,而且蒋某也天生不是教学生的料子,教导的结果实在惨不忍睹。如果二位肯留下来帮蒋某教导这些学生,蒋某也可以解答二位的所有问题。”

朱世杰听到后来早已说不出话来,看着蒋穿林的目光象是望着一头九个脑袋的怪物,倒是秦九韶比较平静些,实际上他也不过是表面平静罢了,心中早已是翻江倒海。秦九韶一直都在计划写一本书,记录数学在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等等各方各面的应用,除了资金的问题外,他更担心的是自己的书写出来后没有人欣赏,四川年年战乱,如果不能出版或者出版不能流行,非常容易损失在战火之中,那可就实在太让人伤心了。听蒋穿林的口气,他竟然是在刻意培养一批这样的学生,而从一个商人的观点来看,费这么大的金钱力气培养一批学生,必然是有大用的地方,一时之间,一种千里马遇到伯乐,宝刀遇到英雄的激昂心情弥漫在他的胸前,让他有种仰天长啸的冲动。

“二位放心,蒋某当然不会让二位白白辛苦。每月一百两银子,教的好了另有奖励。另外,学校附近有许多大宅子,二位可以任选一处居住,什么时候想回家了,把大门的钥匙交回来就行了。不过二位必须签下合同,说明至少要在这里带上两年才行,当然了,二位如果能在这里教上十年,宅子就归二位自己处置了。”这是早就背熟了的,每个人过来蒋穿林都会这么说,不过是银子多少和宅子的地点略有差别罢了。

朱世杰被蒋穿林机关炮式的轰炸弄得晕头转向,秦九韶也早就什么都听不进去了,见蒋穿林说完,霍地站了起来,连朱世杰也不自觉地跟着他站了起来。“学生谨听大人的吩咐。”

“不必客气,”蒋穿林站起来笑眯眯地拍了拍两人的肩膀,示意二人坐下,“秦先生在南方应该有些师长同学学生吧,何不一起叫来?还有朱公子,北地也应该有不少英才,不知可否为蒋某介绍一下?”

秦九韶这时头脑清醒了不少,心中暗暗有些后悔实在的轻狂举动,猜想着蒋穿林会不会因此而看清自己,所以顾不上回话,倒是朱世杰适才只是懵懂,这时也糊里糊涂地答道:“擅长筹算的,学生倒是认识一些。学生在北方游历的时候,曾经认识一位叫李治的高人,原来家是大兴府的,后来蒙古人进入中原,他为了避祸,就到晋北峰山隐居,独自研究筹算。但最近几年生活有些拮据,经常不得不到处奔跑,如果大人派人去请,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另外还有山西临汾的蒋周,河北蠡县的李文一,河北获鹿的石信道,他们都在研究天元术,如果他们听说大人的研究如此高明,一定愿意过来的,只是盘缠方面……”

“呵呵!盘缠方面的问题就放心好了,如果他们愿意过来,一人一千两的安家费,如何?”

“大人,学生也认识几个筹算方面的高人,……”

“不急不急,你们现在说了我记不住,我让人先送你们回驿站休息,你们先休息一晚,好好想想,明天你们帮我多写几封推荐信,凡是能够想到的人全都写一封,我会派人前去一一邀请。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