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七巧玲珑心,一张八面玲珑脸,红口白牙伶俐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首发--无弹出广告’
这句话是李文波对夏元成的评价。乍一听这评价是贬义的,但是熟悉李文波的人却知道,这句评价绝对是褒义的。而在讨要军饷粮草的问题上,夏元成也证明了李文波的评价是正确的。
夏元成在见到马介山之后,并没有通过拉近双方的关系对自己讨要粮饷的事进行铺垫,反而是开门见山的对马介山说出自己这次来的目的。夏元成首先说出自己这个被架空的副总兵怎么被排挤,被边缘化。而自己这次如果讨不回粮饷,李文波就会趁机把自己踢出大同,而自己离开大同就是没有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任务。
其次夏元成暗示马介山,你如果不给粮饷正好中了李文波的圈套,这二杆子正等着拿这事做文章来报复他没有当上大同巡抚的一箭之仇。总之夏元成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的意思就是不是兄弟无能,实在是李二杆子太狡猾了!看在都是一个党派的份上,你这个大同巡抚拉兄弟一把吧。
也别说夏元成的手段多么令人不齿,但效果却是显著的,也可以说这就是干实事的读书人和不干实事的读书人之间的区别。最后马介山虽然内心很不情愿,但还是如数播发了拖欠的和本年度的粮饷。
粮饷虽然发放了,马介山想整治李文波的心思却更加坚定了。正愁找不到李文波马脚,就有人在自己瞌睡的时候送上来了枕头。咽不下心中恶气的李家派人到巡抚衙门,名义上是寻求官府保障山西商人经商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私底下却与马介山极其后台达成了某种协议。
山西帮以开放本土市场,默认徽商来本地经营以往被视为禁脔的碱土,皮货等暴利走私项目。这种类似饮鸩止渴的举动换来了徽商的真诚回报,朝廷责令大同巡抚衙门保护大同的经济民生,切实为大同百姓谋福祉。恢复大同边镇的合法**易,甚至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由大同兵马进行护卫,务必要恢复大同战前的繁荣景象。
美好的愿景就在眼前,这让高兴起来的不仅仅是大同府的李家,身为大同巡抚的马介山也很兴奋。原因就是马介山的后台老板因为马介山办成了夏元成都没有做到的任务,因此狠狠的表扬了他一顿,并且许给了他一个六部堂官的大甜枣。
应该说马介山的老板还是很懂得对员工激励的,在让马儿跑的同时还知道奖励喂马儿草。但是老板的一番苦心,马介山并没有感觉到,反而对自己完成了夏元成这个天才都没有完成的任务而沾沾自喜。就在马介山意气风发,对自己办事能力自信到爆棚的时候,马介山办了一件他自认为理所应当,但实际却是在面子上挨了一个嘴巴,背地里给自己掘了一块坟地的举动。马介山让李文波来大同府议事,要求李文波必须马上,立即,无条件的执行朝廷和巡抚衙门的命令。对此李文波给出的答复就四个字‘滚他妈蛋’。
在得到李文波四字答复后,马介山除了震怒还是震怒,而且马介山也只剩下了震怒。因为他对李文波一点办法也没有,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根本使唤不动自己手下的这个总兵。但就算是这样,在马介山心里也是在考虑怎么把李文波这个不听话,还跟自己唱对台戏的眼中钉肉中刺踢出大同府。他根本就没有冷静的想过,李文波是轻易就能离开大同的人吗?!马介山更没有意识到,他这个中间人促成晋徽两个商团目前所达成的不过是口头协定。打个比方说,现在晋徽商团签署的不过是意向,根本就不是受法律保护的合同。
如果说马介山想通过晋徽联手开发大同边贸,进而来使自己早日名利双收的话,那么就必须要让这份合同生效,并产生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利益操作,最后变成他马介山有目共睹的政绩和成绩。但这一切都需要大同总兵来支持配合他,因为他从始至终都忽略了或是说根本就不在意一件事。那就是在边镇,巡抚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总兵却是万万不能的。如果说马介山是广东,湖广,浙江这类安稳省份的巡抚,那么马介山绝对是牛叉的,毕竟这些省份没有边患,需要的是守牧一方的文人治理,武将纯属是个摆设。但九边重地却因为时刻防范蒙古人的入侵,使得武将多少跋扈不受上命一些,如果说自身没两把刷子在九边任巡抚,多少是要忍气吞声的。
世间一切皆以利益为原动力,本着升官发财为头等大事的马介山暂时放下了对李文波的怨念,在自己使唤不动李文波的情况下,马介山动用了大同府剩余几个没有被李文波掌握的几个卫所兵将护送商队。
黄土官道上,一支商队犹如一条长蛇缓慢的前行,与往日的商队不一样,这支商队居然有官兵跟随护卫。零星在官道上赶路的行人在见到这支商队第一眼的时候都纷纷躲让,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惟恐自己招惹到那些跟随商队的官兵。
“罗百户。”一个骑着马,管家打扮的人像召唤自己手下伙计一般随意喊着跟随商队的一个百户军官。
“赵管事您有何差遣?!”赵管事的话音还没消失,一个讨好的声音就应了上来。伴随这声音的是一个年龄四十开外,脸色红润的山西汉子。
“告诉你手下的那些丘八都精神着点!看他们那样,跟城里的叫花子似的,你们不要脸,俺们李家可还要脸皮!”赵管事看着跟随商队,一个个穿着破烂的卫所士兵不屑的对罗百户说道:“你和你手下的这些丘八表现要是不错的话,等这趟活完事,回去我跟我们东家说说,给你们在添置点行头。”
“哎呦,那在下就先谢过赵管事了!”一听赵管事的话,罗百户涎皮涎脸的给赵管事作揖,紧接着回头高喊道:“都他妈听到了吧!赵管事大仁大义,俺们也不能给脸不要脸,都给老子精神着点!”罗百户一嗓子让护卫商队的卫所士兵都挺起了腰板,乍一看整个队伍确实精神了不少,不过士兵脸上的表情依旧是跟霜打了一样蔫吧,手中大枪照样跟拖死狗一般托着地行走。
“王八驴球球!现在才说要给俺们做新衣服,早他娘干屁去哩!”队伍中一个年轻卫所军户小声的嘟囔着。
“你娃就被??叻(别说话了)。回去做衣服的银子也得让上面吞叻!俺们就是个摆设,早点送完他们,咱们也好早点回家,眼看就要上秋该准备收粮叻”同行一个老军户好像是在教训年轻军户,但语气里也是不满。
“前面的队伍站下!”
商队依旧不紧不慢的行走在官道上,就在中午时分商队准备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远处跑过来一支马队。等到近了,商队的人才看清楚,马队是一个三十多人的骑兵小队。望着三十个身披铁甲,人手一把三眼铳,硬弓,战刀,长矛????一水的上等装备让跟随商队的卫所士兵都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吐沫。看看人家的装备,在看看自己的破衣烂衫,卫所士兵都在暗中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问你们话那!都哑巴了!说你们是干啥的!”骑兵为首一人握着长矛指向商队大声喝问。
“俺们是大同府李家的商队!”赵管事看了一眼身边有些害怕的罗百户,站出来高声答道:“俺们要走口外!”
对于眼前人口气有些强硬的回答,骑兵头领问道:“可有总兵大人手令!”
“什么总兵手令?!甭拿总兵吓唬俺们。看清楚了,这都是巡抚大人派来保护俺们的!识相的赶紧让开。”赵管事这句话明着是说给对面骑兵听的,同时也在暗示本要退缩的罗百户该上场了。
“各位兄弟!各位兄弟!”赵管事的话让罗百户硬着头皮驱马上前,对着眼前的骑兵拱手说道:“在下高山卫百户罗鑫,奉巡抚大人令护卫李家商队到口外。都是公务,望诸位兄弟行个方便!”
“可有总兵大人手令!”骑兵头领依旧问着同一句话。
“别拿个鸡毛当令箭!俺们听的是巡抚大人的令,什么总兵,老子不鸟他!”不管一旁的罗百户求情,赵管事抽出腰刀喊道:“就他妈三十个人,老子还真不放在眼里!”
“没有总兵大人手令,哪来的回哪去!不然全部拿下!”说话间,骑兵们已经把手里的长枪换成了三眼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