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巧排坐次,欧阳克重组淞江帮-
对于十四次华山论剑,白云长老只保欧阳克客与柯镇恶的大位不变,别的也就没有再讨价还价的余地了。所以,主动权一下子便落到了一灯大师的手里。这次华山论剑的坐次,除了前两位,其它的都是一灯大师一手定的。首先,欧阳克和柯镇恶是说好的,不能动。磐石道长本来就是一灯大师的人,所以是不会动的。瑞玉真人,是南门事变后一灯大师在朝廷布的暗桩,一度还想让他接替柯镇恶,所以他让保守势力攻击得最厉害。何况他最年轻,一灯大师当然是不会动他的。对于想要动的,一灯大师用了“年龄界线”这一招,而这一招一直影响后世几十年。这一招明显是针对江南七怪的肖一岭和木平长老,既然一灯大师要他们下,他便不得不下。“年龄界线”只不过是一借口而已。而这一招也让后来的小寿王学去了,用他逼退了欧阳克的人马。年龄不过是排斥异己的最佳藉口,是因为年龄最公开,因而显得最公平,政治对手最难以招架。恐怕对这一招最恨的就是欧阳克了。
肖一岭还算知趣,一看这架式,以“身体不好”为由,主动提出辞职,解甲归田。一灯大师早就有人接替了,那便是淞江府来的阿朱公,一灯大师是留意他很久了。一灯大师对欧阳克那是一百个不放心,这时他一来是与白云长老达成了协议,二来是年事已高,也没有精力再经折腾了,所以还是让欧阳克留了下来。杨家将现在已经出局了,一灯大师换用自己另一嫡系三清道长来协防欧阳克,所以三清道长也让一灯大师拉了进来。木平长老一灯大师也早就瞧着不顺眼了,换掉他那是一定的,只是他的接替者是让人们大跌眼睛,那就是后来青城派新任掌门人――小寿王。论小寿王和资历和年龄都太浅,那一灯大师怎么半路杀个程咬金出来,将这个半生不熟的小寿王拉了出来?其实一灯大师打心底就没指望欧阳克能怎么样,充其量也只把他当成一个过渡人物。推小寿王出来还是要为更长远作打算,那就是为十六回华山论剑做准备。一灯大师之所以能赏识小寿王,这还得要从他平定吐蕃暴动说起。
来朝廷之前,小寿王为吐蕃土司,这次吐蕃暴动的起因是班蝉的圆寂,班蝉当时向大宋透露了一点心声,想担任吐蕃土司一职。对于这一点,王重阳倒是没什么意见,但是一灯大师以政教不能合一将其搁置了下来,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这个节骨眼上,班蝉因操劳过度暴病,没两天就一命呜呼。这时,就让流言飞语有了空间,什么朝廷派人来暗杀之类的谣言铺天盖地,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寺庙里的喇嘛再也坐不住了,出来闹事了。一闹事,首先倒霉的经商的汉人和回人,货让抢了人还让打了。顿时,逻些城大乱,而这时就得考验小寿王了,小寿王一见这情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实行戡乱。其中就有一个镜头,小寿王头戴铁缨盔带着戡乱兵站在逻些城的街头。当一灯大师见到这个镜头后,称赞说:他在原则问题上立场站稳,决不手软。不久,暴乱终以武力平息。这边刚平静,临安城的儒生开始起事了。逻些城的儒生也跟着闹了起来,不过这次小寿王显得极为克制,也真还把儒生们劝了回去。这边儒生稍稍安省些,小寿王紧接着便是安抚喇嘛和百姓,花巨资大建寺庙法场,并亲自到工地上参与劳作,接着就是花了重金将不久前圆寂的班蝉安葬好。小寿王的套路是恩威并施,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不久整个吐蕃的事态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吐蕃的局事平和了,但是临安那里却闹大了,就在临安戡乱兵攻占南门校场的第二天,小寿王便向朝廷表示效忠。
一灯大师从此就特别留意小寿王了,一灯有两个底线,一不能为南门事变翻案,二不能开倒车。一灯大师南海**小寿王可是举双手赞成的,南门事变的立场又很明确。在一灯大师的眼里,小寿王正好处在这两个底线中间,不偏不倚。要不然,以朝廷中间的人才济济,小寿王有何能耐脱颖而出。等一灯大师将小寿王亲手送进朝廷中枢后,这盘局就是明的了。先来看下这次华山论剑的坐次,分别是:欧阳克,柯镇恶,磐石长老,瑞玉真人,阿朱公,三清道长,最后是小寿王。按照一灯的意思,欧阳克柯镇恶是一路货,这两人都是平庸之辈,变法要指望他们俩迟早歇菜。所以,磐石长老与瑞玉真人是专门在朝廷来看防他们在的动作。杨家将出局后,军队实际是掌握在三清道长的手里,三清道长加上雨辰将军是专门看管欧阳克在军中的动作。这里平衡后,想要将变法玩下去还要有个得力干将才行,阿朱公就是这一着棋,在过渡两三年后,直接顶上柯镇恶的位置,让没有什么能力的柯镇恶去盖橡皮章去。最后便是在十六次华山论剑上让欧阳克交权,而小寿王正是一灯大师所钦点接班。一灯大师是多次跟邱处机和瑞玉真人讲,必须要欧阳克到时交权。这样,一灯大师还觉得远远不够,于是在外围又布了一圈。
在外围,最能对欧阳克构成威胁的便是临安的京帮,京帮的东同大侠紧跟一灯大师,南门事变没少出过力,表现得比柯镇恶还要积极,等南海**后,那是极力赞成一灯大师变法的。接理来讲,队没站错,立场也没问题。可是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大权旁落,只有将这些怨恨都对准了欧阳克,所以往死里扯欧阳克的蛋,一心想要将欧阳克拉下来。有了他在,欧阳克在最初的几年里的确是规矩了不少。外围光有一个东同大侠已经够欧阳克受的了,再加上其它的像是兆玉书生,那真是像把欧阳克死死捆在了椅子上。一灯大师这还没有完,还有几个保守势力的老将也是需要看着的。就是让一灯拉下来的肖一岭和木平长老,还有个狡猾的裘千丈,一灯大师将这个盯防任务交给了邱处机和田巳道长,而这两人也将人盯得很好,从没出过纰漏。一灯大师自己亲自负责防守白云长老,直到白云长老先走一步。
当然,一灯大师也为后来的十六次华山论剑预留了班底,其中翁堡主就是最有名的,翁堡主与各派别的关系很融洽,连一灯大师也多次夸奖过他。只不过他也有不足够的地方,第一没有当过地方诸候,第二在王重阳的手下任职,看起来跟得比较紧,很多方面受王重阳的影响比较大,多少会有点他的痕迹。特别是南门事变时与王重阳在去校场看望儒生时的一幅画像更是说不清道不明。别人虽然不能抓住什么把柄,但是在别人的心里总会有那么一点点的影子。还有一个就是与小寿王一样,同为青城派的兆玉书生。早年青城派总舵主国光先生在位上,一灯大师一直视青城派为自己衣钵嫡系,兆玉书生是一灯大师发现并提拔起来的。本来是行情看涨,等了几年机会一来,谁知后来居上小寿王爬自己头上去了,心里是很不衡。加上后来又被发配闽越,与地方诸候关系又没搞好。再后来又想做青城派的老大,没争过小寿王。干脆成了欧阳客在青城派的卧底,在关键时候,一板砖差点将小寿王拍死,当然这也是后话。
军中布局最为重要,自从杨家将让一灯大师收了兵权后,杨六郎年事已高,所以也就不在过问世事了。但是杨七郎仍然是保留在朝廷中,只是让削了军权,挂名做文官。军队实际控制在三青道长与雨辰将军手里,三青道长是大宋水师出生,担任多年的水师提督。雨辰将军三野系出生,幼年受岳飞影响很大,因岳飞之子名字均为雨字头单字(云、雷、霆、霖),故自己改名为雨辰。一灯大师将他们两放在这个位置上,那是不言而喻,杨家将太强势,威胁到了朝廷安全,最终还是退出历史舞台。华山论剑后,一灯大师一心还是用心腹接管军队。一来为了还能控制朝局,二来在自己百年之后还能看住欧阳克,将变法执行下去。三来这两人与全真派没有多大的关系,不用担心全真派出来为南门事变翻案。只是一灯大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后第二年,三青道长家人因为走私受了牵连,被欧阳克革了职。雨辰将军受其株连,一并让收了军权。这便是著名的元华奇案,欧阳克决心要办元华奇案的最根本目的是对准三清道长。谁知到最后反而让这把火烧到了自己,这部分会在以后章回里细说,先点到为止。
一灯大师将这盘局布好后,欧阳克是脸色铁青,周围全是一灯大师的人,这简直让他没法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华山论剑开始了,各派按部就班,按照一灯大师的意思走了过场。一灯大师还有个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自己的变法定调,不容推翻,一灯大师所有的布局也都是为这个服务的。这次华山论剑是一灯大师一手导演,也是按着一灯大师的意图而举行。欧阳克和柯镇恶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什么话也没有。华山论剑后,保守势力的大佬全部让清洗掉,首先最让欧阳克嫉恨的就是平空里来了个小寿王,像是一根钢针一样刺在屁股上。各界也是众说纷纭,欧阳克和覃宏书生赶紧令手下党羽收集他的资料,想趁他还立足未稳就将他掀翻在地。小寿王也深知自己的处境,是处处小心加小心,过着谨小慎微的“王储”生活,艰难地熬着日子。
这时摆在欧阳克的面前,要莫做个傀儡儿,当个传声筒,混到十六次华山论剑后交权走人。要不就横下一条心来将一灯大师的这张网撕破。前面有了覃宏书生施计捣毁了杨家将,这便有了个着陆点,最起码暂时这个大位还是没人能威胁到的。现在是防守,要深挖洞广积粮,找机会再出手。不过首先要将自己的势力培养起来,起初在淞江府自有一帮人马,在覃宏的安排下陆陆续续往临安调。还有就是在朝廷中自己发展,最成功的就是柯镇恶江南七怪里的四维神父,四维神父的资历相当全面,阅历也非常丰富,这么一个千好万好的人,唯独有一条没有做好,那就是跟错了人,这在一灯大师的眼里,被视作柯镇恶线上的人,考虑到朝廷力量平衡,并没有用他,那只有先让他回去歇息去了。柯镇恶自从西南的那个大水坝开工后,也没多少时间再过问朝廷的事了。后来挂了个像皮图章的虚职,帮儿子挣钱去了,手下的马仔也就没空去过问,孤零零的四维神父也就自然让欧阳克吸引到淞江帮里去了。就这样,欧阳克没多久就在朝廷里吸收了不少新力量,加上淞江府大本营,以及在其它诸候零零星星的桩脚,便成日后不可一世的淞江帮。
覃宏书生,天玉长老,菊王和小粱王,这便是淞江帮的一线战将,再配以后来加入的文其师父,西林法师,木三长老,康王,三德和尚,云山道长,回回先生,四维神父,这便是淞江帮的基本班底。只是还在羽翼未丰的萌芽中,真正淞江帮的成熟那还是在灭了京帮以后的事。淞江帮也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候,那在第一任帮主洪山法师时期。只是后来华山长老与花大帅发动宫庭政变,四大金刚让清洗出局,从此淞江帮便失去了声音。而如今的淞江帮已并非彼时的淞江帮,淞江帮只是在渐渐成型,还缺少火候。就在淞江帮还在慢慢成长的时候,那一头以东同大侠领衔的京帮坐不住了。眼看淞江帮的势力越来越大,于是东同大侠决定先发制人,出了一招杀手锏,欧阳客顿时面如土色,欲知京帮出了何招,且听下回分解。